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编号:163241
大豆黄卷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大豆黄卷

    【拼 音】:DADOUHUANGJUAN

    【英文名】:Soybean Germinated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黑大豆)发芽后晒干而成。

    【功 效】:清解表邪,分利湿热。

    【主 治】:治湿温初起,湿热不化,汗少,胸痞,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湿痹,筋挛,骨节烦疼。

    【性味归经】:甘,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崔禹锡《食经》:“味苦,生温。”入脾、胃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②《要药分剂》:“入胃经。”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入散剂。
, 百拇医药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配柴胡,疏泄开表,透邪退热;配附子,温肾补火;配川芎,祛风活血、行气止痛;配丹参,活血祛瘀;配白术,健脾运湿。

    【别 名】:大豆卷(《本草经集注》)、大豆蘖、黄卷(崔禹锡《食经》)、卷蘖(《食疗本草》)、黄卷皮(《本草图经》)、豆蘖(《纲目》)、豆黄卷(《长沙药解》)、菽蘖(《本经疏证》)

    【处方名】:豆卷、大豆卷、大豆黄卷、豆黄卷、黄豆卷、清水豆卷、清豆卷、淡豆卷、炒豆卷、制豆卷等。清水豆卷简称清豆卷,为黑大豆发芽1厘米左右晒干入药者。处方中写豆卷、大豆卷、大豆黄卷、豆黄卷、黄豆卷均指淡豆卷。为清水豆卷用麻黄水拌匀,待吸尽后晒干入药者。 炒豆卷又名炒淡豆卷、制淡豆卷、制豆卷。为淡豆卷用文火微炒至黄色入药者。

    【商品名】:大豆黄卷、清水豆卷、大豆卷。以粒大饱满、干燥、显皱纹、有短芽者为佳。
, 百拇医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产,尤以东北、华北栽培面积最广。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收,脱壳后放阴凉干燥处,备用。

    【拉丁名】:药材Semen Sojae Germinatum原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

    【炮制方法】:大豆黄卷:取黑大豆洗净,浸泡至外皮微皱,捞出,置竹箩内,上盖湿蒲包,每日淋水1~2次,促使发芽;至芽长1厘米时,取出摊在?内,先置有风处吹至半干(防止脱壳),再行晒干即成。制大豆黄卷:取大豆黄卷置锅内,加入用淡竹叶、灯芯草煎成之药汁共煮,至药汁吸尽后,取出晒干(每大豆黄卷100斤,用淡竹叶20两,灯芯草10两)。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呈椭圆形,稍扁,长0.7~1.2厘米,直径5~7毫米,种皮黑褐色或紫褐色,光亮,有横向皱纹或纵裂,多数破裂,露出黄白色的子叶。子叶两片,肥厚;胚根细长,伸出于种皮之外,长5~10毫米,扭弯,淡褐色,硬脆易断。气无,味淡,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色黑褐、有皱纹及短芽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显微鉴定: 粉末灰黄色:①种皮表皮栅状细胞断面观径向48~102μm,切向5~15μm,外壁厚,有较多纵沟纹,侧壁上部显著增厚,中、下部及内壁稍厚,胞腔明显,光辉带位于细胞外侧;顶面观多角形,壁极厚,孔沟细密,胞腔小;底面观壁稍厚,胞腔大,内含红棕色物。②种皮支持细胞断面观呈骨状或哑铃形,径向26~200μm,两端膨大部分直径20~73μm,侧壁中部厚2~7(~6)μm;表面观类圆形,可见环状增厚壁(侧壁中部增厚部分)。③星状细胞壁稍厚,胞腔内含红棕色物,有大的细胞间隙。另有子叶细胞及草酸钙结晶。本品以粒大、饱满、有皱纹、芽短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含天门冬酰胺、胆碱、黄嘌呤(xanthine)及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另含钙、钾、硅等。此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0.5g,以70%乙醇热回流提取20min,滤液浓缩至0.2ml,供点样。以脯氨酸、亮氨酸和天冬酰胺70%g乙醇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用硅胶G薄层板,以正丁醇-醋酸-水(3:1:1)为第1向,酚-水(75:25)为第2向,作双向层析,展开各10cm,干后,喷1%茚三酮丙酮溶液,于105℃加热5min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的色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