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动物类 > 蜈蚣
编号:164200
蜈蚣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蜈蚣 解毒方法

    【拼 音】:WUGONG

    【英文名】:Centipede

    【来 源】: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

    【功 效】:祛风,定惊,攻毒,散结。

    【主 治】: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疠,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肝经。①《纲目》: “厥阴经。”②〈医林纂要〉: “入肝、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 百拇医药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①《本草衍义》:“畏蛞蝓” ②名纲目》:“畏蜘蛛、鸡屎、桑皮、白盐。” ③《本草经疏》:“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言,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心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或脓将溃,威在所忌。”

    【药物配伍】:配全蝎:平肝熄风;配朱砂:重镇安神;配甘草:攻补兼施。

    【别 名】:卿蛆(《庄子》)、吴公(广雅)、天龙(《纲目》)、百脚(《药树学》)、嗷高姆(朝名)

    【处方名】:蜈蚣、酒蜈蚣、蜈蚣末、大蜈蚣、炙大蜈蚣等处方中写蜈蚣指生蜈蚣。为原药洗净,晒干生用入药者。酒蜈蚣为净蜈蚣用黄酒喷洒,稍闷,再用文火焙黄入药者。毒性减小。蜈蚣末为酒蜈蚣碾成粉末入药者。

    【商品名】:赤足蜈蚣:为足呈棕红色者。质优。大蜈蚣:为个大身长者,质佳。川蜈蚣:又名川蚣、川足。为产于四川者。实际上没有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产者产量大、质量好,只是习惯上这样称呼而已。均以条大、完整、腹部瘪、干燥者为佳。
, http://www.100md.com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于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至翌春捕捉。

    【拉丁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炮制方法】: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头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于士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去足、甲用。”②〈纲目〉:“今人惟以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考 证】:出自①陶弘景:“今蜈蚣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匆令伤,暴干之。黄足者甚多,而不堪用。蜈蚣亦啮人,以桑汁、白盐涂之,即愈。”②《本草衍义》:“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大蒜涂之。”
, http://www.100md.com
    【生药材鉴定】:干燥全虫,呈扁平长条形,长约 14~16厘米,宽约6~10毫米。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的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头部及尾部有加工时所穿的孔。断面有裂隙或空虚。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看为佳。显微鉴定:粉末:黄绿色或灰黄色。①体壁碎片黄棕色或淡黄棕色,表面观外表皮表面有多角形网格样纹理,其下有细小圆孔,单个散布或2-4个集成群,排列不规则;横断面观外表皮棕色,有光泽,有的隐约可见纵纹理,内、外表皮纵贯较多长短不一的微细孔道。②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棕色,侧面观呈薄片状,明、暗相间的条纹隐约可见,有的较明显,纹理斜向、弧形、水波纹或稍平直;断面观成群或散在。③气管壁碎片较平直或略弧形,具有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丝间宽1-5μm,有近无色或淡灰色小斑点。

    【中药化学成分】: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Histamine)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等。又曾分离出6-羟基赖氨酸(5-Hydroxylysine);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同属动物Scolopendra morsitans L.的血蛋白质,在电泳时得五个区分,第一区分似人的血清白蛋白,二区分为α1-球蛋白,三区分为 α2-球蛋白,四区分为 γ-球蛋白,五区分的蛋白质,与人的不同;又其血不含纤维蛋白元样物质,因此不能凝固。含组织胺、溶血蛋白、甲酸、胆甾醇、酪氨酸、亮氨酸,外皮含硫键的蛋白质及δ-羟基赖氨酸(δ- hydroxylysine)。另含脂肪油。油中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十六碳烯酸等脂肪酸。,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