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编号:164395
蟑螂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蟑螂

    【拼 音】:ZHANGLANG

    【来 源】:为蜚蠊科昆虫东方蠊等的全虫。

    【功 效】:破瘀,化积,消肿,解毒。

    【主 治】:治症瘕积聚,小儿疳积,疗疮,喉娥,痈肿,蛇虫咬伤。

    【性味归经】:咸,寒。①《本经》: “味咸,寒。”②《别录》: “有毒。”③〈唐本草》: “辛辣。”入肝、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只;或焙干研末。 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孕妇忌用;立夏之先,蜚蠊先生,为人参,茯苓使〈本草纲目〉引〈药对)。
, 百拇医药
    【药物配伍】:配蜈蚣:清热解毒。

    【别 名】:蜚、LU蜰(《尔雅》)、蜚蠊(《本经》)、飞ZHE(《广雅》)、负盘(《尔雅》郭璞注)、石姜、滑虫(《唐本草》)、茶婆虫、香娘子(《纲目》)、赃郎(《纲目拾遗》)、偷油婆(《分类草药》)、酱虫(《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贼(《陆川本草》)

    【处方名】:蜚蠊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沸水烫死,洗净,焙干。

    【拉丁名】:Blatta orientalis L.

    【考 证】:出自 ①陶弘景,“萤镰,形亦似魔虫而轻小能飞,本在草中,八月、JL月知寒,多人人家屋里逃尔☆有两、三种,以作廉姜气者为真,南人亦吠之。”②《唐本草》:“萤镰,味辛辣而臭,汉中入食之,言下气。”③《纲目》: “萤煽,今人家壁间灶下极多,甚者聚至千百,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喜灯火光,其气甚臭,其屎尼甚。”“《药对》云: 立夏之先,萤镰先生,为人参、获苍使。《吴普本草房载《神农》云: 主妇人题坚寒热,尤为有理,此物乃血药,故宜于妇人。”
, 百拇医药
    【中药化学成分】:东方蠊、美洲蠊等的坚韧而有强抗药性的表皮,含有巩膜质(Sclerotin)。巩膜质是蟑螂用其自身产生的水溶性蛋白质与醌(Quinone)之类鞣成的物质,其制造过程,基本上与用皮和鞣酸制革相似而较复杂。蟑螂的卵巢亦有巩膜质,其产生方式亦与表皮相同。表皮又含甲壳质(Chitin),它是氨基已经乙酰化的氨基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类,实际在表皮内,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美洲蠊表皮的壳质化的部分,含壳质22%,在内表皮约含60%。表皮表面尚有蜡层,如此更增强表反的避水能力与抗药性。此蜡层为蜡与一种溶剂所成,例如美洲蠊,此蜡是熔点56℃,分子量在300~350之间的蜡,溶剂在常温是液体,分子量在120~170 之间。此外,在表皮中尚有少量类似虫胶(Shel-lac)的物质存在。美洲蠊的肌肉水解,生成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甘氨酸 —丝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胱氨酸。 美洲蠊的红肌比白肌较富于细胞色素;其肌肉带红色,认为是由于细胞色素a、 b及c所致;红编肌中的辅酶 A,比白肌大4.5倍;体中能台成甾醇,并不用油酸、棕榈酸、三油酸甘油酯及香猫酮(Civetone)为原料, 亦不因饲以胆甾醇而增其甾醇含量;体中胆甾醇的周转,较哺乳动物迟缓。东方蠊的消化酶有蛋白酶、淀粉酶、酯酶、二肽酶、地衣酶(Lichenase)、麦芽糖酶等。澳洲蠊消化道有酯酶、蛋白酶、淀粉酶,但显然不存在乳糖酶(Lactase)、纤维素酶及胃蛋白酶(Pepsin)。东方蠊背部、尾部分泌一种带绿色粘液,干燥后成赭色无定形块,其中含多量蛋白质。此外尚含碳水化物、灰分等;蛋白质水解,生天门冬氨酸、谷氨胶、丝氨酸、甘氨酸等约10种氨基酸。视网膜杆含一感光色素,可能即是视紫红质(Rhodopsin)。蟑螂的马尔皮基氏系 (Malpigian system)是一分泌器官而兼贮藏维生素的器官;例如美洲蠊此系贮藏维生素B1、 B2(有游离与结合二型)、烟酸、泛酸、抗坏血酸。东方蠊雄者含维生素 B211.5微克/克,雌者6.43微克/克;两性皆含多数的黄素单核甙酸(Flavine mononucleotide);除B2外,尚有两个为量较多的类似物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