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81205
残胃癌发病因素的直接证据——十二指肠反流液有促癌活性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19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22期
     本报讯 (驻地记者 陈汉桥)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王忠裕教授主持“长期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液致癌性研究”日前结题。该课题对胃大部切除后病人的反流液致癌性进行检测,提出反流液的促癌活性是残胃癌高发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为残胃癌的病因学、化学药物预防、临床监测及为术后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胃大部切除术后长期十二指肠反流液致残胃癌,一直是消化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残胃与空肠或十二指肠吻合口缘受碱性十二指肠液的长期慢性刺激导致癌变。该课题对40余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病人的十二指肠反流液进行多角度系统研究。单细胞电泳实验结果提示,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十二指肠反流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致细胞DNA损伤的能力,但可能并不是决定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细胞二阶段转化实验证实了残胃癌的反流学说,提出胃切除术后病人的十二指肠胃反流液的促癌活性,可能在残胃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比其启动活性更为重要的病因学作用,反流液本身的促癌活性(普通人群不具备的肿瘤学特点)可合理地解释胃癌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高发现象,表明胃癌与残胃癌在病因学上的不同之处;观察了反流液对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提示,尽管胃切除术后反流液具有促癌活性,但与细胞间通讯水平无关,可能通过其它机制起作用;通过MTT增殖实验的结果,研究者提出并验证胃切除术后病人的十二指肠胃反流液本身具有促细胞增殖的观点,这一增殖特性是反流液促癌的重要机制。

    研究者还提出,对胃切除术后反流严重的患者应考虑实施胃肠重建手术;深入开展抗反流液促癌活性的药物研究,以便有效降低胃切除术后患者中残胃癌的发生;对残胃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人应实施定期内镜检测,及早发现残胃早期肿瘤,早期切除,提高手术疗效,延长病人生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