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81211
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19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22期
     去年,来自WHO的一份报告提示,现在可治愈的疾病——从咽炎到结核病及疟疾——有可能成为无法治愈的疾病,这种危险来自于细菌的耐药性。另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治疗性使用抗菌药,不合理者占40%;预防性使用抗菌药者50%属不合理用药。为此,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张永信教授呼吁——

    张永信教授说,合理应用抗菌药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来有关人士在不同场合都在呼吁,但临床滥用抗菌药的势头并未得到控制,致使我国细菌耐药性发生率高于发达国家。滥用抗菌药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临床医师未把合理用药纳入临床治疗的思路中,具体表现是,用药方案不合理、剂量偏大或偏小、给药次数不规范、药种选择失当等。

    随着临床致病菌的变迁和细菌耐药性的显著增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及时控制细菌感染、缩短和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按以下的基本原则用药:

    ——严格掌握适应证 抗菌药的疗效确切,主要用于细菌感染,某些品种可用于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单纯的病毒感染、其他非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则不应选用抗菌药。
, http://www.100md.com
    ——尽早确定病原菌 从临床标本中培养、鉴定致病菌,测定其药敏是合理用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特别对于中度以上的细菌感染,在应用抗菌药前,应正确收集合适的临床标本进行培养。此外,不能错误地认为,培养阳性即可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必须确定有无感染。有菌而无感染的症状与体征,培养阳性多无意义。同时,应排除正常菌群和寄殖菌的可能。

    ——根据每种抗菌药最突出的药理特点用药 各种抗菌药均具一定的抗菌谱和药动学特点,但用于临床时应发挥其最突出的特点,以取得最佳疗效。如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虽然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也有作用,但不如第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因此不应用于单独革兰阳性菌的感染。

    ——按患者的具体状况选用药物 老人、儿童、妊娠妇女、肾功能不全者、肝功能不全者、免疫缺陷者等的生理、病理状况不同,选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予以考虑。如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由肝脏代谢、或主要经肝胆系统排泄、或主要经肾脏排泄但无明显肾毒性的抗菌药,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利福平、β内酰胺类等。
, 百拇医药
    ——确定科学的给药方案和疗程 大多数抗菌药在用药后24~72小时奏效,因此,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一般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后3~4天,可停药。细菌培养阳性者需随访,至少2次显示转阴才可停药。

     ——预防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 外科的预防用药是重要的领域。大多数清洁手术和含菌量少的部位的手术,如头颈、胸、心血管、胃十二脂肠、胆管、骨关节等手术常以头孢唑啉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的用药,其次选用头孢呋新。一般在切皮前半小时给药(常规量)。手术时间长,每4小时可加1剂。阑尾穿孔、肠穿孔等手术则术前就应进行正规抗菌治疗。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应更严格 联合用药限于单一抗菌药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易产生耐药的慢性感染,以及药物毒性大通过联合用药减小剂量、或药物在感染部位浓度低时联合用药易渗入该组织的病症。盲目的联合用药常达不到增强抗菌作用、提高疗效的目的,反而会增加毒副反应和耐药菌株产生的机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