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发热
编号:183525
酷暑话小儿高热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5日 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
     夏日炎炎,又遇上孩子发高热,往往令人更为心烦。儿科诊室里来求诊的发热孩子还真不少。家长们带着患儿前来诊病,也携来以下几个问题:孩子为啥烧得这么高?

    为何高热不退

    夏天孩子发生高热的次数的确比冬季多,发热持续时间也比较 长,有时会热上一星期。这固然与天气热散热困难有一定关系,也与炎热天气影响小儿饮食和睡眠,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病毒及细菌性疾病有关。同时,夏季常有一些病毒流行,特别是腺病毒,感染此种病毒不仅热度高,且持续难迟。

    腺病毒可引起上呼吸道炎、咽一结膜炎,同时发生病毒血症,患儿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以上,甚至40摄氏度;热程短则3-4日,长则6-7日。虽说是上呼吸道炎,但除了咽部有些充血外,并无明显的咽痛、 咳嗽等表现。这也就是一些家长反映的“看了几个医生也没看出什么 病来”的原因。

, 百拇医药     由于对病毒感染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目前常用的三氮唑核苷(病 毒唑、利巴韦林)等对腺病毒疗效有限,阿昔洛韦对腺病毒无效,而抗 生素,哪怕再高级也奈 何不得病毒。所以治疗还是靠对症施药,适当 注射或口服退热药。由于没从根本上控制病毒,退热多属暂时性的,药效一过,高热又来了。这也就是一些家长常抱怨的“为什么吃了这么多药还不见好”的原因。

    腺病毒感染来势虽凶,但只要有良好的护理和合理治疗,待体内产生足够抵抗力时,病自然能愈。

    当然,在夏天,发热还可以与其它病毒或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甚至乙型脑炎等有关。不过这些病除发热外还会有另一些表现,仔细检查并不难诊断。然而,对婴幼儿高热,还须留意所谓“隐 性”菌血症。国外有报告:在发热的两岁以下婴幼儿血中偶可查到细菌,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发展为肺炎甚至脑膜炎。这种菌血症发病率不高,但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

    高热不退有何危险
, 百拇医药
    这里暂且不谈各种热性病的前因后果,只讲高热本身对小儿有何危害。

    1.高热抽筋 一般说6个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都不会因高热而引起抽筋,在1-6岁的孩子中也只有2%- 5%会发生这种抽筋。抽筋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 热仅抽一次,很少超过两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的健康影响不大。但反复或持续的抽筋会引起脑缺氧而损伤大脑。

    2.“烧坏脑” 一般发热对身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不大, 且能加速抵抗力的产生。当体温超过41摄氏度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高热就必须及时退热降温,若体温超过40摄氏度应予紧急处理。

    3.脱水 炎夏,孩子通过呼吸和皮肤散发的水分已比其他季节为多,若遇发热就更多,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散发的水分增加0.5毫升。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的水分就更多。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 (婴儿脱水本身就可引起发热),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因此对高热孩子必须鼓励饮水,必要 时在医生指导下输液。
, 百拇医药
    4.高钠血症或低钠血症 发热初脱水,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出现口干、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筋,热度非但不退且会更高。发热日久,饮食不周,会发生低钠血症,孩子疲倦不堪甚至神情淡漠或昏迷。这些情况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5.继发感染 高热持续过久,进一步降低抵抗力,在一些体弱儿、营养不良儿会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甚至败血症。

    此外,在婴儿由于高热会引起心跳加快,时间稍久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等。

    高热患儿的家庭护理

    夏天孩子发热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②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③鼓励 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④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但挑选西瓜不宜太 甜,否则清热效果不好。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出现高热应予紧急处理,采用冷敷和擦浴的方法,使患儿尽快降温。可用冷湿毛巾敷额,还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若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可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和四肢。用酒精擦浴应适可而止,不能长时间擦抹,否则吸入酒精气体,会出现酒精反应。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 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在行物理处理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 的同时加服镇静药。遇高热最好不要不顾一切抱着孩子往医院跑,尤其家离医院远而又交通不便的,否则病孩很容易在途中或在繁忙的急诊室候诊中,体温继续升高而发生意外,应在家中先做上述紧急处理。, http://www.100md.com(陈述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