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乙型脑炎
编号:183749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8日 网易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十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临床上以突然起病,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昏迷、惊厥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温病的“暑温”、“伏暑”、“湿温”等范围。

    病原体:

    乙脑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30毫微米,核心为单股RNA,外有脂蛋白套膜,表面有含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鸡、鸽等红细胞。乙脑病毒易为常用消毒剂所杀灭,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灭活,对低温和干燥抵抗力较强,在4℃冰箱中能保存一年以上。能在小白鼠脑组织内传代,也能在鸡胚中生长。

    人类以及猪、牛、羊、鸡、鸭等动物均可受感染。因此,人和动物皆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猪为最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叮咬传播。同时蚊虫也是本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越冬蚊可带病毒过冬到第2年,从蚊卵、蚊幼虫体亦可分离出病毒。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发病率更高。病后能产生稳固免疫力,故成人常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6个月以下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发病较少。近年来,由于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进行预防接种,发病年龄有推迟的趋势。
, 百拇医药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病毒经蚊叮咬侵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短期的病毒血症。大多数人无症状或出现轻微的全身症状而获得了免疫;仅有少数人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脑炎。许多学者认为10岁以下儿童患病最多,可能与血脑屏障功能薄弱有关,使病毒易于从血流进入。病变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神经细胞呈广泛变性和坏死,脑组织充血、水肿,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侵润,胶质细胞增生。较重病例,脑组织有软化灶形成。虽脑炎病变分布广泛,但以大脑皮质、中脑、丘脑和延脑病变较重。因延脑呼吸中枢受损,或由于大脑皮质、下丘脑、桥脑病变抑制了呼吸中枢的功能,可产生中枢性呼吸衰竭。由于脑实质炎症,一般均有颅内压增高症,严重者可形成脑疝,影响呼吸、循环中枢,如不积极抢救治疗,很快就可死亡。由于病变程度和分布各有不同,故在临床上神经症状表现极不一致。严重脑组织的破坏是产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中医病因病机
, 百拇医药
    根据本病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特点,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暑热疫疠之邪侵袭人体所致,由于受邪的浅深和个体抗病能力的差异,因而临床反映的病情有轻、重及险恶的区别。暑邪虽属温病范围,但与一般温病的传变规律有所不同。乙脑的发病,尤其是重型病例,来势急剧,有“小儿暑温一经发热,即见猝然惊厥”的特点,因而卫、气、营、血各阶段之间的传变界限有时很难分辨。暑为阳邪,易化火动风(高热抽风),风动生痰(抽风昏迷及痰堵咽喉)。痰盛生惊(痰堵气道,促使抽风),故“热”、“痰”、“风”三者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病理转归,临床即出现高热、抽风、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甚则可致正气内损,正不胜邪,而发生“内闭外脱”的危象。暑多夹湿,故早期阶段的某些病例中,由于暑湿郁阻,而见头痛如裹,身热不扬,胸闷呕恶,神萎嗜睡等湿伏热郁的证候。在疾病后期,由于暑邪伤气、伤阻,筋脉失养,或因余热未清,风、痰留阻络道而产生不规则发热、震颤、失语、痴呆、吞咽困难、四肢痉挛性瘫痪等症状。少数重症病例,因在病程中气、阴耗损,脏腑、经络功能未能及时恢复,可留下后遗症。

    诊断
, 百拇医药
    1.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平均2周左右。在潜伏期内病毒侵入血液内繁殖,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症状,为隐性感染,但机体可获得免疫。较典型病例的病程大多为两周左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一般起病较急,以发热开始,少数可先出现轻度头痛,不适或胃纳差,恶心等前驱症状,然后开始明显发热。热度上升快,1~2天内高达39~40℃,持续不退。幼儿在高热时常伴有惊厥与抽搐。

    极期:病后2~3天进入极期,病情发展迅速。初期各种症状逐渐加重,高热不退,可达4O℃以上,并出现明显意识障碍,由嗜睡至昏睡或昏迷,不同程度的手、足、面,部抽搐,重症可全身抽搐或强直性痉挛,少数病人可呈软瘫。严重病人有时可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甚至呼吸暂停。这是由于脑实质尤其是延脑病变或脑水肿、脑疝所引起。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幼儿出现前囟门膨隆,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扩大,腹壁、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大多亢进,巴氏征阳性,此期约为5-7天。
, http://www.100md.com
    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不再加重,逐渐减轻、消失。大部分病人不留任何明显后遗症。严重者常遗留反应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瘫痪等。经积极治疗,多数能在半年内恢复,仅个别留有永久后遗症。除上述典型经过外,临床上常可见到较多轻型和少数极重型病人。轻者热度不高,伴有轻度头痛、呕吐和嗜睡,神志始终清楚,多在1周左右痊愈。极重型则病情发展迅速,常有过高热,很快进入深昏迷,频繁惊厥,各种深浅反射消失,并可在短期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也可继发肺部感染。暴发型在发病24小时内即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2.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增高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脑脊液:呈无菌性改变。外观清亮、压力增高、蛋白质增高和细胞数轻度增加。

    血清学试验:
, 百拇医药
    补体结合试验:多在发病第3周才出现阳性,故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多采取双份血清,即初期及恢复期各1份,如第2次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即为阳性。

    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阳性率比补体结合试验高,而且发病第1周即出现阳性,但有假阳性反应出现,故难作为诊断的依据。

    中和试验:必须采取双份血清,第2次血清抗体中和指数高于第1次,才有诊断价值。

    特异性IgM抗体检查:初次感染者于第4天体内出现,2-3周内达高峰,可作早期诊断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IgM的阳性率高达97%。

    病毒分离:发病初血液或脑脊液分离病毒可阳性。死后6小时内脑组织穿刺分离病毒可阳性,也可作回顾性诊断。, 百拇医药
1 2 3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内科 >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