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84740
艾迪莎——炎症性肠病的标准治疗药物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26期
艾迪莎——炎症性肠病的标准治疗药物

     艾迪莎®为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引进法国专利技术制造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其中,主要成分美沙拉嗪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被列为的治疗IBD的基本药物,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推荐的治疗IBD的标准用药。IBD是两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的统称。尤其是UC多发生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持续性、表面性结肠炎症疾病。目前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专家倾向于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IBD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是根据临床就诊病人的统计资料来看,IBD的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的趋势,而UC 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CD。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000年10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了“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会议制订并公布了《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对临床上IBD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对于轻、中度活动期或缓解期IBD患者,首选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肠道抗炎药物美沙拉嗪或柳氮磺胺吡啶(SASP)。而由于SASP的副作用引起的不良耐受性,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 http://www.100md.com
    柳氮磺胺吡啶(SASP)又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作为一种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疗效的药物,已经有超过5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但有30%~50%的患者对SASP不能耐受,或者有过敏反应。研究证实,柳氮磺胺吡啶经口服后在结肠内被细菌作用分解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美沙拉嗪(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有效成分,旧称5-氨基水杨酸),另一部分是磺胺吡啶(用以起到将美沙拉嗪运载至结肠的作用)。而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所引起的副作用,主要是由磺胺吡啶这部分造成的。因此,在美沙拉嗪制剂中采用非磺胺吡啶运载的方式,就成为艾迪莎®制作工艺的重要研究方向。

    首先,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适应证,制定了剂型的选择方向:第一,口服剂型;第二,不应在胃、十二指肠或者空肠部位被破坏和吸收;第三,炎症性肠病主要发生在大肠,应该控制药物在一定的pH条件下才释放。其次,根据病症的特点,要求药物能够最大限度地与病灶表面接触。为实现上述目标,艾迪莎制剂中采用了两种重要的辅料: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Eudragit®)L型和S型,它们具有不同的pH溶解梯度。Eudragit®-L在pH值大于等于5.5的环境下开始溶解,而Eudragit®-S则是在pH值大于等于7.0的环境下开始溶解。艾迪莎®还通过先进的Sparklet专利技术,将主药美沙拉嗪和辅料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均匀地喷涂在一个由淀粉或蔗糖制成的中性核心之上,制成颗粒剂型(图1)。这种技术制造出的艾迪莎颗粒的直径(250~500 μm,平均400 μm)较临床上常用的普通颗粒剂的直径(250~1500 μm)要小得多。我们知道,在总质量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单位体积越小,表面积就越大。因而,艾迪莎®颗粒进入肠道后,与病灶的接触面积要远远大于其他药物剂型,从而很好地保证了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尤其在和美沙拉嗪缓释片相比时,这种优势更为明显。这主要因为美沙拉嗪缓释片是由若干个由乙基纤维素包裹的微丸压制而成,微丸的直径在1000 μm左右。美沙拉嗪片剂中将近50%的有效成分在上消化道中被吸收,使之与结肠的接触面积减少,疗效受到限制。而艾迪莎®由于使用了Sparklet®专利技术和依赖胃肠道pH梯度溶解的特殊辅料,在抵达末段回肠和结肠之后才开始逐步溶解,释放有效成份;而且由于单个微丸的微小体积保证了和病灶的最大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美沙拉嗪疗效的最大发挥。
, 百拇医药
    通过对AdisBase 、Medline 和EMBASE三个国际知名的资料库自1966年以来收录的所有语种的关于缓释型美沙拉嗪的医学文献进行检索,我们发现:对轻度或中度活动期或静止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缓释型美沙拉嗪更有效。对柳氮磺胺吡啶不能耐受的患者,能够耐受缓释型美沙拉嗪。另有研究表明,口服缓释型美沙拉嗪的释放也不受腹泻的影响。

    由于艾迪莎®优良的效果及耐受性,目前艾迪莎®已经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使用艾迪莎®的主要优势为:

    ● 高科技的颗粒剂产品保证了药物与病变面积的最大接触;

    ● pH从属性的药物使主药在末段回肠和结肠处释放,疗效得以充分发挥。

    1999年在国内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表明:与柳氮磺胺吡啶相比,艾迪莎®组治疗4周和6周后,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明显占有优势: 6周为71.2%比50% (P< 0.05),内镜检查也支持上述结论。而艾迪莎®的副作用出现率也明显低于柳氮磺胺吡啶。通过临床验证说明:艾迪莎®疗效高,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一个治疗炎症性肠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常育,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