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84753
第5届国际骨质疏松临床进展研讨会纪要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26期
     由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OF)、亚太骨质疏松症基金会(APOF)和SIBOMM主办的第5届国际骨质疏松临床进展学术会议于今年3月6日至9日在夏威夷举行,来自62个国家的近1500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内容涉及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骨质疏松治疗的监测等方面。

    有关骨测量值的价值方面,Black指出,髋骨骨密度(BMD)是预测髋骨和全身骨折的最有价值指标。 他总结了最近有关外周BMD测定装置的资料后指出,多数外周测量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骨折危险,但其骨折危险在不同设备之间有相当大差异,而且不同设备所得BMD低于特定的T值。因此他建议,应用中央骨,尤其是髋骨双能X线法(DEXA)测定BMD来诊断和决定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徐苓教授总结了来自北京的最新数据,证明中国大陆髋部骨折危险性较低,而与此矛盾的是BMD也低,但经过体形调整以后,BMD差别消失。这些资料表明,在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诊断骨质疏松的绝对BMD水平应有所不同。Cooper总结了各国骨质疏松和骨折的流行病学资料,指出欧洲和北美脊柱和髋骨骨折发生率相近,但是亚洲髋部骨折发生率普遍较低,椎体骨折发生率与欧洲和北美相近。不同地区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骨骨折患病率的增加速度也不一样。

    Ralston总结了已知的骨质疏松的遗传资料,认为多数峰值骨量并非由环境决定,而更可能由遗传决定。脊柱和髋骨峰值BMD的70%~80%由遗传决定,但是骨强度的很多方面,如皮质骨面积和横断面面积与运动密切相关,提示为主要非遗传成分。尽管有诸多证据表明骨量、骨丢失、生化标志和骨计量学的遗传可能性,但骨折的遗传性仅仅占30%。

    很多特异性基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已经得到研究,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经明确,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所起作用相对有限。有意思的是,最近Krall等的研究提示,VDR基因可能与环境相互作用,个体对饮食钙的反应可能由VDR基因决定。最近I型胶原(COL1A1)基因引起人们兴趣,该基因与BMD无明确相关,但与骨质量和或骨折危险相关。已经发现COL1A1与骨强度、成骨细胞蛋白产生有关,并可能影响骨骼矿化。遗传在骨质疏松中的重要作用可能为药物治疗提供新靶向。

    Connor回顾了几个临床研究,几乎所有资料观察到,雌激素替代治疗(HRT)能减少50%骨折危险,但是HERS结果提示,HRT在第1年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50%,以后4年也未见心血管方面益处。雌激素对乳腺的作用多为观察性资料,荟萃分析表明,5年后乳腺癌危险每年增加2.3%。HERS结果还提示,除非刚开始有热潮红,否则雌激素不能提高生活质量,但确实增加血管栓塞和胆囊疾病危险。

    宁志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