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185115
麻疹的中医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5日 网易
     出疹期: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很快波及面部、躯干,至第2-3日遍及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为红色丘疹,直径1-3mm,高出皮肤,压之退色;初时衡疏,以后增多要融合成片,皮疹间可见到正常皮肤。

    出疹期体温再度升高可达40℃,症状加重,精神萎靡,肺部常闻及少量罗音,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轻度肿大。

    恢复期:出疹3-5日后,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棕褐色,留有色素沉着,表皮有糠样脱屑。退疹时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整个病程约10-14日。

    2.非典型麻疹

    轻型麻疹:为一种有部分免疫的表现。见于过去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或8个月以内婴儿体内尚有母亲的抗体者。本型潜伏期较长,发热及症状较轻,皮疹数量较少,病程约1周左右。

    重型麻疹:此型多见于病毒毒力强或伴发继发细菌感染者,高热持续在39-40℃,以上较久,皮疹密集,有些融合成片;或皮疹突然暗淡、隐退(表示末梢循环障碍);或有出血样皮疹,伴有消化道出血等,此型呼吸道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常并发肺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死率较高。

    诊断

    1.流行病学:在麻疹流行季节,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2.早期表现:初期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睑浮肿、怕光流泪,病后2-3天可见口腔粘膜斑。

    3.典型皮疹: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先发于耳后发际,渐次到头面、颈部,很快弥漫躯干及四肢。皮疹初为玫瑰红色的斑丘疹,然后逐渐密集变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一般3-5天出齐。退疹时有麦麸样脱屑,留有褐色色素沉着,约2-3周完全消失。

    4.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鼻咽分泌物可找到多核白细胞;

    荧光抗体检测:检查鼻咽部粘液中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及尿沉渣内的麻疹病毒,数小时即可作出诊断;

    病毒分离:用鸡胚及组织细胞培养,早期可从患者的血液、眼、鼻及咽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5.并发症: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喉炎、急性心衰及脑炎等。

    鉴别诊断:

    1.风疹:发病年龄以5-15岁多见。上呼吸道炎及全身症状较轻,无口腔粘膜疹,皮疹开始出现于面部,后延及躯干及四肢,一天左右出齐。皮疹为浅红色斑丘疹,散在,可相互融合,2-4天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耳后及枕部淋巴结有肿大。本病极易与轻型麻疹相混淆,需借助病原学与血清学方法相鉴别。

    2.幼儿急疹: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突发高热,偶有惊厥。高热持续3-5天骤然下降,热退后出疹为其特征。皮疹先见于躯干、颈面及下肢,一天内出齐。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稀疏散在,1-2天内消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轻度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主。

    3.药物疹:在出疹前有用药物史。皮疹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多伴有明显搔痒。一般无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停药后不再发展。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中医百科 >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