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仝小林维新医见
编号:185776
仝小林谈“血糖难控因素”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81期
     专家简介

    仝小林,198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内科博士学位。

    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育部等各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多篇,学术著作7部。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9名。1996年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饮食、运动等原因外,还有一些严重干扰血糖控制的因素,可将其称为“血糖难控因素”。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由高血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所以降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西药降糖药(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等)虽已能控制大多数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但临床上仍有一部分病人,即使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不断增加,血糖仍然居高不下,这成了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棘手问题。仝小林主任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发现除了药物因素(如继发性磺脲类失效等)、饮食因素(如饮食控制不严或结构不合理等)、运动因素(如疾病等原因使运动不足)外,常可找到严重干扰降糖的因素,如便秘、失眠、情绪、感染、劳累、疼痛、月经不调、带下等,并将其称为“血糖难控因素”。针对这些血糖难控因素,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血糖往往能够迅速下降,西药降糖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也可随之减少,从而体现中医药降糖之所长。
, 百拇医药
    说起血糖难控因素的中医药治疗,仝主任举出一个个临床病例,就其临床表现、血糖难控因素和影响血糖的机理、中医药辨证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调经降糖

    糖尿病病人的代谢异常,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直接影响卵巢的活动周期,使病人出现月经失调;又因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营养和微循环障碍,使卵泡供血供氧不足而发育受阻,导致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又可反馈性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导致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且有月经不调者,应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用中医药辨证治疗。通过调经消除血糖难控因素,从而降低血糖。

    如患者常某,女,37岁,患2型糖尿病6年,平时血糖用西药控制良好,但每逢经期前后,血糖明显升高,餐后血糖可达10.0~17.8mmol/L,持续5~6天。症见月经提前,量多,色紫红,有血块,面红口干,眼睛干涩,乳房胀痛,腰膝酸软,舌红苔白,脉沉弦细,辨证属阴虚血热、肝郁血瘀。用养阴清肝、凉血活血法治疗,于经期前4天开始服药调经,每日1剂,连服1周,共服3个月经周期,降糖西药维持原量。此后观察4个月经周期,月经正常,经期前后血糖波动时间缩短至2~3天,血糖降至8.0mmol
, 百拇医药
    /L以下。本例患者消渴日久,阴虚血热,热郁胞络;肝郁不畅,气滞血瘀,则见经期提前、量多、有块,可用养阴舒肝、凉血活血之剂,使月经调而血糖降。

    二、解郁降糖

    糖尿病是大脑皮质、内脏相关性疾病,精神创伤、心理失衡都会使病情加重。有人发现动物在紧张状态下,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抵抗胰岛素,使血糖增高。如果患者抑郁焦虑,心理负担重,失眠多梦,可使血糖长期居高不下。

    如一女性患者,患2型糖尿病8年。平时抑郁失眠,多梦易醒,烦躁易怒,口干便干,近3年来服用西药空腹血糖一直在11.1~16.7mmol /L之间。寻找原因,见患者情绪异常,对其心理测试,属中度慢性抑郁。遂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病人情绪转佳,主动配合治疗,并用黄连阿胶汤加味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西药不变。服药后睡眠好转,空腹血糖下降至接近正常,随访半年血糖稳定。本例患者抑郁失眠,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用安眠解郁、心理疏导,配合中药滋其肾水,降其心火,安其心神,遂使血糖得到理想控制。
, 百拇医药
    三、通便降糖

    便秘是血糖难控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可因高血糖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胃肠动力减弱所致;也可由于高血糖直接造成胃肠病理损害,使肠壁增厚,肠腔扩张,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另外胃肠动力障碍所导致的便秘,也影响磺脲类药物的吸收,使血药高峰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是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成因之一。严重便秘病人,心理负担加重,甚至影响情绪和睡眠,也使血糖升高。所以对于便秘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便秘,以使血糖得以较好的控制。

    有一78岁女患者,糖尿病史6年,平时用西药控制血糖尚可。1年前开始大便秘结,2~7日1行,口苦口干,胃脘灼热,食欲不振,舌红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空腹血糖11.1 mmol /L,餐后血糖达21.2 mmol /L,加用胰岛素后餐后2小时血糖仍在11.1~16.9 mmol /L之间。给予清热泻火、润肠通便之法治疗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后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调治1年,血糖稳定,降糖西药用量亦减少。
, 百拇医药
    仝小林主任说,本例病人通过清热泻火、润肠通便的治疗后,不但大便通畅,而且情绪亦好转,从而使血糖下降。

    四、缩泉降糖

    糖尿病之夜尿多,在病史长的老年人中尤为多见,其原因是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夜尿过多,可严重影响睡眠,病人倦怠乏力,烦躁不安,从而使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中医认为老年糖尿病人夜尿增多,是肾气衰弱,开阖失司,缩泉无能。应给予黄芪、太子参、天花粉、熟地、山芋肉、枸杞子、五味子等益气养阴补肾,芡实、金樱子、桑螵蛸等固涩缩泉,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以改善症状,协助降糖。

    患者刘某,男,69岁,患糖尿病肾病已多年,平时血糖控制尚可。近年来夜尿频多,影响睡眠,口干喜饮,血糖升高。予以益气养阴、补肾活血之法治疗,降糖西药不变,夜尿减少后,血糖控制较好。

, 百拇医药     五、消痈降糖

    糖尿病病人免疫机能低下,加之高血糖状态,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易并发各种感染。感染后全身代谢加快,胰岛素代谢增加,而胰岛素分泌减少;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胰岛素反调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增加,遂使血糖、血糖∕胰岛素比值明显升高。

    中医认为糖尿病人并发感染,多为湿热邪毒稽留,邪毒炽盛,甚至热盛肉腐。所以及时治疗各种感染,如痈疮、妇女阴道炎等,对于糖尿病人非常重要。对于痈疮,可采用清热利湿、活血消肿、解毒除痈等法,配合清创引流,治愈痈疮后,血糖亦可随之下降。

    有一男性患者,54岁,患糖尿病5年来,一直服用西药降糖药,血糖平稳。1999年9月因右下肢丹毒,血糖升高。治疗时原服的降糖西药不变,另加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中药,同时外科清创引流。10多天后,右下肢破溃愈合,血糖亦下降。

, 百拇医药     六、止痛降糖

    仝小林主任说,根据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的报道,糖尿病与肩周炎的发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肩周炎导致疼痛,肢体活动不便,可影响病人情绪和睡眠,使血糖升高。此时的治疗,仅仅增加降糖药物往往效果不好,必须急则治标,从疼痛入手,用多种方法配合治疗肩周炎,方能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

    有一位女糖尿病病人,多年来服用西药降糖,病情较为平稳。近两个月来,左肩关节疼痛剧烈,僵硬明显,夜不能寐,血糖也较前明显提高。给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中药,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一周后疼痛缓解,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还有一位糖尿病病人,骨折后血糖上升,除了口服西药外,另加益气养阴、活血止痛中药,药后疼痛减轻,血糖有所下降。

    仝小林主任说,临床上这些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常合并出现或互为因果。如上述病例中的便秘、疼痛、夜尿多等,常会影响睡眠和情绪,从而影响血糖。再如担忧、恐惧、焦虑、疑病等情绪波动以及皮肤瘙痒、饮食不节(胃不和则卧不安)、生活习惯改变等,也可引起失眠,使血糖波动。

    仝小林主任强调,在治疗糖尿病时,一定要掌握病人的整体情况,全面分析,灵活用药。他说,我们之所以提出“血糖难控因素”这一概念,目的就是要使临床医生重视这些严重干扰降糖的因素,重视中医药对这些因素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糖尿病这一多发病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百拇医药(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