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苦参
编号:189242
苦参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药材来源]

    为豆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我国各地均产。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药性说明]

    本品苦寒清燥。沉降下行,善除肝胆及下焦湿热之邪。另入膀胱。外以散风,内以通淋。故为湿热诸证常用之品。

    [功 效]

    1.清热燥湿 治疗湿热引起久痢,疗效较好。亦可用于湿热疮毒,能解毒清热祛湿。

    2.祛湿杀虫止痒 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湿疹、疖疮、癣疥、麻风等。可煎水外洗,亦可水煎内服。

    3.清热利水 能治疗下焦湿热的小便不利,常配车前子、木通同用。

    [药理知识]

    1.以苦参注射液、苦参总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尤其对乌头碱所致者为佳。苦参还有一定的增加冠脉流量及降血脂作用。

    2.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能防治白细胞降低,苦参还有抗辐射作用。

    3.有平喘、祛痰及利尿、抗炎、抗过敏、镇痛作用。

    4.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浸膏能抗滴虫。苦参还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有效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及黄酮类。生物碱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主。黄酮类有苦参素、次苦参素等。

    [临床应用]

    1.治疗霉菌性肠炎:以苦参粉2克,云南白药1克,混匀,早晚各服1次。30天为1疗程。(〈中医杂志〉1983;(6);57)。

    2.治疗滴虫性肠炎:以苦参、萹蓄各25-40克,马齿苋25-30克,(鲜品150—250克)随证加减。水煎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中医杂志〉1991;(12);46)。

    3.治疗犁形鞭毛虫病:苦参子、炙百部各6克,甘草1.5克,水煎服。日1剂,3-6日为1疗程,(〈福建中医药〉1984;(4);14)。

    4.治疗蛲虫病:苦参200克,百部150克,川椒60克,明矾10克,加水500ml,煮沸20-30分钟,去渣过滤,每晚睡前用40ml保留灌肠。儿童酌减。(湖北中医杂志)1981;(3);37)

    5.治疗食管炎:苦参30克,黄连10克,大黄6克,加水150ml,煎至60ml,每服20ml,日3次。服药后禁食1小时,(《甘肃中医》1992;(1);42)

    [贮 存]

    [鉴 别]

    [使用禁忌]

    1.用量过大 苦参内服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痹。症状可见头昏、头痛、烦躁、肢麻、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继而见流涎、步伐不稳、痉挛、呼吸缓慢,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过敏反应 苦参注射剂偶可引起过敏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头晕、恶心等症状。

    3.药不对证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阳气。体质虚弱者服用常规剂量的苦参,偶而会出现乏力、头晕等虚象。所以,虽然药理实验表明苦参有诸多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辨证。如治疗久泻久痢,确属湿热为患,方可用苦参。而日久之泻痢,多属脾虚气弱,正气虚损,湿热之邪已不明显。若用苦参,则使正气更伤,久泻难愈。治疗其它疾病也是同样,邪不盛而正已虚者,不宜使用本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