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芥子
编号:189889
白芥子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药材来源]

    为十字花科一青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Brassica alba(L.)Boiss.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至深黄色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经。

    [药性说明]

    本品温燥化痰,辛散利气,善除皮里膜外及滞于胸胁的寒饮痰湿之邪,适于饮盛支满及阴疽、流注等证。

    [功 效]

    1.利气祛痰 本品辛温之性较大,辛散温通,能宣通肺气,故有利气祛痰作用。可用于寒痰壅滞引起的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2.散结止痛 本品能温通经络,透达经络凝聚之寒痰,用于痰湿流注关节、肢体、经络阻塞不通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或痰湿流注肌肉引起的阴疽漫肿。

    [药理知识]

    1.芥子泥可引起皮肤潮红、疼痛、充血等。时间稍长则产生水泡。其刺激作用与芥子甙水解产物异硫氰酸烯丙酯(挥发性油)有关。

    2.白芥子1:10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大量食用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和心率下降。

    [有效成分]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约2.5%),并含脂肪油20-26%、芥子酶、芥子碱等。白芥子甙酶解后生成白芥子油、酸性芥子碱和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又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黄芥子主含芥子甙(约4%),并含少量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及30-37%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芥子甙酶解后生成芥子油、硫酸氢钾及葡萄糖。芥子油含异硫氰酸的甲酯、异丙酯等。

    [临床应用]

    1.治疗小儿急、慢性气管炎:取白芥子100g,研细末,每次取1/3加白面90g水调做成饼,于睡前敷患儿背部,次晨去之。(《黑龙江中医药》1988;(1):29)

    2.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用黄芥子或白芥子研细末,取5~10g用水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贴患侧颊部,相当于地仓、下关、颊车三穴之间。(《山东中医杂志》1986;(5):25)

    [贮 存]

    [鉴 别]

    [使用禁忌]

    1.用量过大 白芥子辛辣,剌激性大,口服过量可导致胃肠炎而出现腹痛、腹泻。

    2.药不对证 白芥子辛温而散,耗气伤阴动火,只能用于寒痰阻肺或脾虚生湿痰多,以祛寒痰、湿痰为宜。如用于肺热痰稠、阴虚火旺、干咳无痰等以燥、热为主的病证则属药不对证,会加重燥热之象。

    3.皮肤过敏者忌外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