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90817
手术操作与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28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28期
     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临床转移一般由微转移发展而来。手术操作本身是否会增加血循环微转移的发生几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血循环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数量极少,检测十分困难。因此,我们以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作为血循环中大肠癌细胞存在的特异性标志物,建立了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式RT-PCR)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大肠癌患者术前和术中外周血微转移进行检测。

    方 法

    我们应用CK20 mRNA巢式RT-PCR技术对混有不同数量HCT-116大肠癌细胞的健康人外周血进行检测,以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然后应用该方法分别检测自研究组和对照组获取的外周血标本中的CK20 mRNA。研究组37例患者,均是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于我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经B超、CT或术中探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0例;年龄27~85岁,平均63.3岁。每例患者于治疗前自肘前静脉采血5 ml(肝素抗凝)。术中将患者分为2组:A组13例,研究者于术中探查腹腔,先找到并结扎肿瘤所在部位的主要回流静脉,如肠系膜下静脉(主要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癌病例)、回结肠静脉、结肠中静脉等。然后用布带结扎肿瘤两侧肠腔,包括Drummond边缘血管,中下段直肠癌仅结扎肿瘤近侧的肠腔;B组24例,术中遵循同样的无瘤接触原则,但不先结扎肿瘤回流静脉。2组患者均在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即将结束前,自肘前静脉采血5 ml(肝素抗凝)。本研究共设立3个对照组:⑴阳性对照组:同一时期明确有远处转移(均为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10例;⑵大肠良性病变对照组:包括大肠绒毛腺管状腺瘤等共10例;⑶健康对照组:经全面体检正常的健康献血者10名。每例均自肘前静脉采血5 ml(肝素抗凝)。
, 百拇医药
    结 果

    每1 ml健康人外周血中存在5个以上HCT-116大肠癌细胞时,巢式RT-PCR就可以检测到。阳性对照组外周血CK20 mRNA的检出率为90.0%(9/10例),而大肠良性病变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无1例外周血中检测到CK20 mRNA。研究组术前和术中外周血CK20 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37.8%(14/37例)和59.5%(22/37例,P< 0.05)。14例术前外周血CK20 mRNA阳性的患者中,1例术中外周血CK20 mRNA阴性,其余13例均阳性。而23例术前外周血CK20 mRNA阴性患者中,有9例术中外周血CK20 mRNA转为阳性,其余14例仍为阴性。研究组中,A组和B组术中外周血CK20 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53.8%(7/13例)和62.5%(15/24例,P > 0.05)。

    本研究表明,CK20 mRNA巢式RT-PCR 检测外周血大肠癌细胞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检测大肠癌患者血循环微转移的理想方法。手术操作本身能明显增加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发生几率,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而术中单纯靠先结扎肿瘤回流静脉的方法,无法完全阻断血循环微转移的发生,尚需采取进一步有效措施。在目前尚无更有效措施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术中全身静脉化疗不失为一种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方法。在术中血循环微转移高发的第一时间及时投以针对性辅助或补救性的全身化疗,可望将微转移扼杀在转移形成的“摇篮”中,这对减少术后远处转移灶的形成、争取良好的预后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至于术中化疗的确切疗效,尚需更长时间或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予以证实。, 百拇医药(林国乐邱辉忠徐彤钱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