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药与方剂
编号:191993
下编 方剂(第一章 总论 -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与方剂》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是在辩证立法之后,依病情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选择药物,酌定用量,组合而成。这种组方原则前人总结为“君、臣、佐、使”,现改称为“主、辅、佐、使”。

    主药:即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辅药:即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含义有三。一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用于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三是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少量寒凉药,或寒凉剂中加少量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距,药不能进的现象。

    使药:含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治下部疾患以牛膝为引等;二是调和药性的药物,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调和药性等。
, http://www.100md.com
    药物通过这个原则组成方,既可使主次分明,配合严谨,又可减轻毒副作用,使之产生更理想的疗效。例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治伤寒表实证,主证是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兼证是喘咳。故用麻黄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治疗主证,为主药;桂枝协助麻黄发汗解表,加强治疗作用,为辅药;杏仁助麻黄宣肺平喘以治兼证喘咳,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由此可见,决定方剂中药物的主、辅、佐、使,主要是根据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的主次,以及药量的多寡、药力的大小来区分的。一般方剂只用一味主药,较复杂的方剂,可有二至三味主药。在简单的方剂中,只有主药和辅药,或只有主药和佐药(或使药)。所以,在具体组方时,应根据辩证立法的需要,以精简有效为原则,不一定都要“主、辅、佐、使”,一应俱全。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方剂的组成固然有其原则性,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临床应用是应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差异及风土习惯的不同等,灵活地予以加减化裁,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其变化方式有如下四种:
, http://www.100md.com
    (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1.随证加减的变化是指在主证和主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次要症状或兼证的不同增减药物,以适应新的病情需要。如用银翘散治疗风热表证时,兼见津伤口渴者,加天花粉以生津;兼见咽喉肿痛者,减去荆芥、豆鼓、加马勃、板蓝根以清热利咽等。

    2.药物的配伍变化 是指在主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辅佐药的配伍变化,可以直接影响该方的主要作用。如麻黄配桂枝组成麻黄汤,发汗解表,以治伤寒表实证;配石膏组成麻杏石甘汤,解表清里,以治表邪未解,里热已炽之证等。

    3.组方的变化 是指增减方中药味,更换主药,而主治随之改变,方名亦改变。如桂枝汤,主药为桂枝,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若给其倍用芍药,重加饴糖,主药变为饴糖,方名变为小建中汤,主治变为虚劳里急,腹中痛,或心悸而烦等证。

    (二)药量增减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药量增减的变化,是指方中的药味不变,只增减用量,或更换药味的主次关系,就可以改变该方的功用和主治证的主要方面。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都是由大黄、枳实、厚朴三药组成,但小承气汤由于大黄用量大于枳实、厚朴,故其功用主要是泻热通便,由于热结便秘证;厚朴三物汤中,因厚朴、枳实用量大于大黄,故其功用主要是行气消胀除满,用于气滞腹胀之证。

    (三)剂型更换的变化

    剂型更换的变化,是指方剂中的药味完全相同,只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更换其剂型,使其主治作用也发生改变。如理中丸是治脾胃虚寒证的方剂,若将理中丸改为汤剂内服,则作用快而力峻,适用于证情较重而急者;反之,若病情较轻而缓者,不能急于求效,则多以汤改丸,取其作用慢而力缓,且服用方便。

    (四)数方相合的变化

    数方相合的变化,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方剂复合而成,用于病情较复杂的病证。如脾胃气虚可用四君子汤补益中气,若又兼血虚者,则宜与四物汤合用,就变成气血双补的八珍汤。,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