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药与方剂
编号:192004
下编 方剂(第二章 各论 - 第十节 和解剂)
http://www.100md.com 《中药与方剂》
     一、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十二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制半夏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方解)本方是和解少阳的主方。少阳为枢,位于半表半里,其经脉布胁肋,且胆与肝相表里,故邪入少阳则邪正相争,枢机不利,易于克伐脾胃,使胃失和降,出现上述病证。治疗之法,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唯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宜。方中柴胡疏利肝胆,透达少阳邪热,为主药;黄芩清泄少阳郁热,为辅药;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扶正祛邪,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补中扶正,和胃降逆之功。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运用)本方临床运用很广,凡病邪由表入里,或由里出表,以及妇女伤寒热入血室,病和寒热不解,疟疾,黄疸等证,只要病在少阳,而具有少阳主症者,均可采用本方治疗。凡由外感所致者,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苔薄白,脉弦为使用要点。其他原因所致者,则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眩等为使用要点。《伤寒论》中又有“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之说,是说明只要在“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主要症状中,一般能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即可运用之意。临床运用时,若遇妇女经期感冒,热入血室,可用本方加活血调经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类;如热伤阴血者可加生地、丹皮凉血养阴用于疟疾,常加常山、草果以提高疗效;用于黄疸,热重者加栀子、黄柏,湿胜者加茵陈、藿香。

    (使用注意)若上盛下虚或肝火偏旺,虽见寒热等症宜忌用。误用则有头痛、目眩,或牙龈出血等副作用;若有素体阴虚出血者,慎用或禁用。

    二、调和肝脾剂
, 百拇医药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白芍 当归 茯苓 白术各三十克 炙甘草十五克

    (用法)共为散,每服6到9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若作汤剂,加入生姜、薄荷,水煎服。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证。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倦怠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或月经不调,月经作胀,舌淡,脉虚弦。

    (方解)本方证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主药;当归、白芍补血和营,养肝柔肝,为辅药;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使脾气健运,为佐药;生姜辛散,即可协柴胡以解郁,又可助苓、术以和中,薄荷味辛入肝助柴胡解郁,均为使药。诸药合用,既可疏肝气以解肝郁,补肝体以和肝用,又可实脾土以御木侮,助运化以生营血,如此则体用兼顾,肝脾并治,诸证自愈。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胸胁胀痛,或乳房作胀之主症外,应以神疲、食少、舌淡、脉虚弦为使用要点。运用时,如肝郁血虚发热者,加丹皮、栀子以清血热,名丹栀逍遥散;若肝郁血虚,经前腹痛,脉弦而虚,可加熟地,以养血和营,名黑逍遥散;若肝郁气滞胁痛较重者,可去白术,加香附以行气止痛。

    本方对慢性肝炎、癔病、神经衰弱等证,属于肝气郁滞者,也有良效。

    三、调和肠胃剂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十二克 黄芩9克 干姜6克 人参6克 炙甘草6克 黄连3克 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 百拇医药     (主治)胃寒肠热证。症见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证乃邪在少阳,误下伤中,少阳之邪乘虚内陷,结于心下,形成阴阳失调,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虚实夹杂所致。治宜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以使肠胃调和,中气得复。方中重用半夏和胃止呕,散结消痞,以除痞满呕逆诸证,为主药;干姜与半夏相合,辛开祛寒以和阴,黄连、黄芩苦寒泄热以和阳,为辅药;人参、甘草、大枣扶正祛邪,使中气得复,为佐药。如此则寒热病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升降,补泻兼施以调虚实,从而使阴阳和协,寒热平调,升降复常,中气振复,则痞、呕、利诸症自消。

    (临床运用)本方证除见心下痞满不痛之主症外,应以苔腻或呕吐,肠鸣下利(痞、满、呕、利)为使用要点。运用时如湿邪较重,可与平胃散合用;如中气不虚,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如腹痛呕吐甚者,可加吴茱萸、黄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