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研究动态 > 临床应用
编号:193039
车前止咳有良效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96期
     车前是大家熟悉的利水通淋药。夏秋季采收其子名车前子,其草名车前草,二者功用大同。其性味甘、微寒,入肺、膀胱、小肠、肾、肝诸经,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祛痰止咳之功,但临床上对其化痰止咳之功知鲜用少。笔者近年来用本品为主治疗咳嗽,不论寒热虚实、内伤外感,均取得较好疗效。

    对外感咳嗽,不管风寒、风热、风燥,皆以此药为主,随症加味。为此自拟宣肺止咳汤:车前子15g(或车前草25g),桔梗8g,陈皮7g,杏仁8g,荆芥8g,侧柏叶10g,甘草3g。偏风寒者加紫苏、生姜、白芷等;偏风热者加桑叶、牛蒡子等;若肺热内盛,去荆芥,加鱼腥草、栝楼等以清肺泻热;偏风燥者如桑叶、淡豆豉、沙参。该方对感冒咳嗽尤其是小儿咳嗽效果明显。

    对内伤咳嗽,每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入车前子15g或车前草25g,亦收佳效。属痰湿者,基础方为二陈汤;属痰热者,和黄芩、杏仁、栀子、鱼腥草、知母、桑白皮等组方:属肝火者,与桑白皮、黄芩、丹皮、旋覆花、紫石英、苏子等配伍:属阴亏者,同沙参、桑叶、麦冬、五味子、知母、桑白皮、苏子等配伍。如治陈某,女,36岁,初诊时咳嗽两月,服多种消炎止咳药不效,有“胸膜炎”病史。症见咳嗽痰少、咯吐不爽、时夹血丝、咳甚则胸胁引痛、咳呛逆息、入夜尤甚、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尖红苔少、脉细数。辨证属肝肺阴虚,宜养阴润肺平肺。处方:车前子15g,桔梗8g,沙参12g,麦冬10g,五味子10g,知母10g,川贝母8g,桑白皮15g,侧柏叶12g,苏子8g。

    考车前子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云其“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至宋《四声本草》又列车前草。但历代本草学文献均未载车前的止咳化痰功用。约在新中国解放前后,《科学的民间药草》一书首载其“镇咳,祛痰,利尿”。后来的药理学也证实,车前特别是全草含桃叶珊瑚甙、黏液质、车前甙、熊果酸、棕榈酸等成分,有显著的祛痰、镇咳作用,故而《中药大辞典》(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明确提出了其止咳化痰、治疗咳嗽痰多的功用。笔者体会,若应用配伍得当,其止咳化痰作用确卓。

    按中医理论,车前子或车前草味甘性微寒,甘则升,寒则降,甘升有利于宣散肺气,寒降又有助于敛收肺气之耗散,如此一升一降,宣中有降,和谐肺气出纳,故能止咳祛痰。

    书载车前子常用量为9~12g,笔者常用15g左右,用车前草多为25g,小儿酌减。对车前子的煎服方法,一般认为宜包煎,盖虑其富含黏液质,易粘锅糊化之故。但笔者违此,恐包煎碍其有效成分煎出,影响药效,同时未发现弊端。

    夏秋季时,房前、屋后、岭边、沟沿皆有车前,取之甚便。, http://www.100md.com(尚学瑞 李庭喜)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车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