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疗管理
编号:193058
认识误区造成中医院发展相对滞后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97期
     中医院发展为什么总不能和西医院相比?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有很多争论,但我认为中医发展的滞后与社会上许多人对中医的认识存在某些误区有很大关系。

    误区一:中医只擅长治疗慢性病。

    中医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客观地说,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实证性的研究手段不成熟,实验性的科学知识缺乏,中医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探索出了葱管导尿、鹅羽催吐、剖腹治痈等物理性急救方法,但由于机体内直接给药等关键性技术无法突破,中医的急救手段一直停留在口服给药的原始层面上,这使中医在很多危急重症的治疗上产生效果的确很难,也给人们造成一种中医只擅长治疗慢性病的印象。中医师由此成了“慢郎中”,中医院自然成了“保健院”。其实,184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浪潮荡开了中华文化封闭的大门,中医药也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现代科技的养料,现在通过肌肉、血管、肠道等多种途径直接给药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国家开发的急救中成药不仅副作用小、起效时间快,还因为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能重新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使药效更持久、疗效更稳定。事实证明:目前中医中药在对危急重症进行治疗时是完全可以产生“速效”的。医学专家还特别强调:如果在进行抢救时,把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结合起来,其效果还要高于任何单一医学体系。
, http://www.100md.com
    误区二:中药使用困难,携带不方便。

    中医的“大碗药” 的确在服用时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和不舒服。但许多人并不一定知道,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大碗药”并不是中药使用的惟一形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药就有了膏、丹、丸、散等多种剂型,更何况随着现代先进制药技术的引进,中药早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形象古板、服用困难、携带不便的“大碗药”。感冒清片、999胃泰冲剂、急支糖浆、清开灵注射液等等这些中(成)药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即使是对于那些习惯于喝汤药的人,现代普遍使用的中药煎药机使用真空包装技术,也能使汤药在常温条件下保质一个月,且携带较为方便。但用这些技术产生的“变脸”中药,往往被老百姓误认为“西药”。这种凝固的思维定式甚至在中医界本身也大有市场,因而也严重地阻扰着中药剂型的改革。

    误区三:中医只能是传统的,不能是现代的。

, 百拇医药     许多人认为中医的诊病手段是“望、闻、问、切”,对病情分析、用药的指导主要靠“辨证论治”,中医发展几千年来概莫能外。这些人最大的困惑是,一旦堪称“国粹”的中医也“跟着洋人打哈哈”,就已经不是中医了。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医不能也不应该使用现代医疗设备。这些人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就在于把科学技术成果视为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财富。其实,科技成果是全社会的财富,X光、激光、红外线等很多技术成果并不是西医学研究的产物,但是却被西医用来诊疗疾病,那么,中医为什么就不可以利用这些手段来提高诊疗技术?难道中医只能永远停留在火煎汤熬、手摸鼻闻的原始阶段?而事实上,现在许多中医院非常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不仅把现代的医疗设备“把玩”得炉火纯青,还把传统中医的神韵发挥到了极致。那种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不知比单一的传统中医好出多少倍,这也正是今后中医发展的方向。

    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对中医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造成了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同感降低,进而削弱了患者对中医院的依赖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从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等角度来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抓好现代中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不断拓展中医社会基础,中医医疗技术才有用武之地。, http://www.100md.com(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