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95972
急性伤阴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05期
     急性伤阴的成因

    急性伤阴的成因主要有过热过汗过利过吐过泻过耗等。过热是指高热导致水分蒸发,如外感暑热燥火等温热病邪,直接消灼津液,或迫津外泄而致津液损伤。所谓“热之所过,其阴必伤。”《温热经纬》也说“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过汗是大汗导致水分丢失,可因体热、高温环境(如暑热、高温作业)或发汗之药用之太过而大汗不止;过利是小便频数量多致水分丢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或利尿药用之太过等使小便过多;过吐过泻是指疾病或药物造成的频繁剧烈呕吐、腹泻而使津液耗伤,如急性胃肠炎、霍乱、泻药用之太过等;过耗指过服辛温燥热的药物导致代谢过亢而使水分消耗,如古代的炼丹服石和现代的大量应用激素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中将之总结为“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总之,任何原因导致津液亏虚耗伤,水分急剧丢失均可成为急性伤阴的始动因素。临床上出现唇红而干,咽干,口燥而渴,或口干不欲饮,皮肤干燥,小便黄赤或短少,舌质红或红绛,舌苔少或光苔,舌面干燥少津或无津,甚则舌卷萎缩,脉细数,均可按急性伤阴辨证。
, http://www.100md.com
    急性伤阴的病机特点

    急性伤阴以津液水分的迅速丢失为病理基础,其形成、发展与慢性耗阴有明显不同之处:

    (一)来势急暴:往往在数周、数日甚至数小时内造成水分的急剧丢失;

    (二)演变迅速:早期为口干舌燥、大渴引饮,若失治、误治则很快进入后期,见口干反不欲饮,舌绛苔光,或舌卷萎缩,精神昏聩。即由早期的肺胃津伤发展至晚期的肝肾阴伤。津液严重丧失,可因亡津液而亡阴,又可因亡阴导致阴阳不相维系,继而出现津竭阳亡;或由亡津液而直接引起津竭阳亡,阴阳离决。可见急性伤阴的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时相性。

    (三)病因复杂:最常见于急性病,但也可见于慢性病急变期;可由病而致,也可由药而成。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一种致病因素,古代医家张从正谓之“药邪”。如糖皮质激素类似中药纯阳之品,在临床应用中极易“阳胜耗阴”和“阳强不能秘”,影响阴津内敛而造成阴虚火旺证。
, http://www.100md.com
    (四)转归易见,治疗期短:如《温病条辩》所言“热病未有不伤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吴鞠通总结的温病“死证”五条中由于津液亡失而致者占两条,即“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灼律液,涸尽而死也。”足见津液存亡对疾病转归、预后的直接意义。但若顾护得宜,滋养有方,或祛邪及时,调理得法,病情可逐渐向愈,这就是《伤寒论》所说的“阴阳自和”、“津液自和”必自愈的转归。

    急性伤阴的治疗要点

    针对津液水分急剧丢失的病理特点,养阴生津是治疗急性伤阴的基本大法。但由于伤阴发展的阶段不同,所涉脏腑不同,正邪不同,临证应当有所区别。

    (一)药分甘寒、咸寒。据叶天士“甘寒养胃津”、“咸寒滋肾阴”的治则,可将养阴生津药分为两大类,即甘寒与咸寒。甘寒的如沙参、麦冬、生地、石斛等,甘寒生津,并多伍以益气生津或津气双补,主要用于急性伤阴早期的肺胃津伤阶段,如益胃汤、五汁饮等;咸寒的如玄参、龟板、鳖甲、牡蛎之类,主要用于中、晚期之肝肾阴伤阶段,如加减复脉汤等。甘寒合咸寒,生津养液。另外还有甘酸化阴、甘凉滋润、咸寒滋润等法。
, http://www.100md.com
    (二)辨分三焦脏腑。津液耗伤的程度不同,所影响的脏腑有别。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又主气属卫,输津于皮毛,肺津亏损,肺气亦伤,则肺之清肃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症见口、鼻、唇、咽喉干燥,声嘶或失音,胸满气逆,干咳少痰,舌苔干燥等。轻则为肺燥,重则为肺阴亏虚,导致肺津耗伤。温病后期,或正气大伤,出现舌光无苔,干呕咳逆,是胃阴枯涸,胃气衰败的危侯。一般说来,由肺胃津伤至肝肾阴伤,是急性伤阴发展的基本规律。但病因不同,所涉脏腑亦有所不同,如风温、秋燥易伤上焦肺津,湿温、冬温易伤中焦胃液,暑痉易伤心营,伏气温病易劫下焦肝阴。另如老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多伴肝肾之阴不足,糖皮质激素易伤肾阴等。

    (三)治要分清、下、敛、熄四法。治疗急性伤阴应时刻牢记“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大力救阴。但必须详审病因,釜底抽薪。热邪炽热者当清热保津;痞满燥实者宜急下存阴;汗、吐、泄、利者,当敛汗、止呕、涩肠、缩泉等以敛阴,敛汗可用牡蛎散,止呕用苏连饮,涩肠可选桃花汤,缩泉如缩泉丸等;若肝肾阴伤,虚风内动者宜熄风潜阳,如大定风珠等。另外,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说“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医者于此,当知增水行舟之意。”“津液为火灼消渴,则血行愈滞。”说明了津亏血瘀的病因病机。凡高热、吐泻、汗出过多等急性伤阴,皆可因津液亏耗,不足以载血运行而发生津亏血瘀,故在原有津亏病症上,又见舌质紫绛,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血表现,治疗上宜早用活血之药。阴伤后期,损必及阳,应于阳中求阴。正如张景岳所言“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百拇医药(仝小林 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