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信息
编号:198890
关于中医药及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几点看法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28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肖小河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02,27(2):81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医药不再是中医药学的“自留地”或“自营地”,它已成为包括生物医学、化学、数学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现代化科学技术驰骋的热土;中药作为朝阳产业正吸引着广大投资者的目光,并因此成为众多投资资金和投机热点聚焦的场所。现在美国也频布了《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还委托我国起草国际植物药质量标准,说明植物药作为治疗药品开始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我国中药研究的水平和地位也逐步得到国际的认可。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空前的中医药热潮和历史发展机遇,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也有喜悦,但更应有冷静平和的心态,少讲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多讲中医药的问题和不足;少讲中医药出现的机遇,多讲中医药面对的挑战。这样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可能更为有利。

    l 关于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可归纳为中医药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中医药特色可概括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复方配伍。从药学角度讲,中草药资源也可以算是一大优势。然而有特色有优势的中医药的发展却十分不如人意。以客观冷静的眼光审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不难发现这些特色和优势并不是中医药的“专利”,现代医学和其它民族医学同样具有。
, 百拇医药
    1.1 关于整体观念

    实际上,“整体观念”是一共性化的名词,可以说是几乎所有学科门类所共有思维方式。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五官、形体、色脉等组织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且“天人合一”,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和治疗等自然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同样注重“整体观念”贯穿于现代医学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并产生了环境医学、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等一批能刻划生命复杂系统大整合的现代医学。如果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代医学“整体观念”宏观最高层次的表达,那么组织、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的整合和调控则从微观角度赋予“整体观念”以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1.2 关于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的精华,“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核心。应该说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是非常先驱和科学的,与现代医学所讲求的个体化治疗是一致的。但是,作为中医专有名词,“证”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明确。对同一病同一证,不同中医师可能辨出不同的“证”来,主观任意性很大。中医汤剂可通过随证加减配伍药物的方式.实现个体化治疗,但当今中药成方制剂已成为中医药重要的治病武器,不分证型的中药西用方式,何以体现中医辨治的精神?一个固定不变的方药,很难切中临床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病证。近二、三十年以来,我国对中医证候开展系列研究,在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尚未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证的动物模型和证候规范化标准。因此可以说中医的证的客观性真实性值得反思,建立在抽象、玄秘和甚至虚泛的证的基础上的辩证论治,难以让现代医药工作者和普通百姓切实触摸和感悟到。
, 百拇医药
    中医注重辨证,有辩证论治。现代医学重在辩病,有对症下药,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异曲同工。并且,在临床上,现代医学辨病较中医辨证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现代医学辨病为基础,将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已成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上司空见惯的现象。

    1.3 关于复方配伍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现代医学都大量使用复方药物或联合用药,并且现代医学复方药物或联合用药,药物组成简单明了,药效及其作用机理比较明确;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综合治疗作用在现代医学同样存在,甚至比中药复方配伍精当更有说服力。中医药复方配伍可能是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的综合作用,但是不同成分的多靶点、多环节作用之间是简单加和,还是协同或拮抗?这是一个未知数。

    事实上,即使制剂中只有一个化学成分,它的药效作用也往往是多靶点、多环节的,不会局限于单一靶点和单一环节,只是有些作用靶位或环节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中医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之说,在现代医学同样存在,如阿司匹林为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现在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也很有效。
, 百拇医药
    中医药讲究复方配伍,从理论上或逻辑上,绝大多数中药复方配伍严密精当,似乎无懈可击,但临床应用发挥时,配伍加减时无论药味组成还是用量用法,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从现代分析角度讲,中医药复方无论是经典方还是经验方,由于受中药品种、质量、产地、加工、炮制、提取、纯化工艺等诸多因素和环节的影响,其配伍关系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常受到挑战。

    此外,不少中药验方,其疗效确切,但方法分析起来,其配伍关系似乎行不通,这也令人费解。

    1.4 关于中药资源

    虽然我国中草药品种上万种,但绝大部分没有特殊或突出的生物活性,真正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草药品种微乎其微。譬如,绝大部分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活性,但几乎没有一种能与抗生素相媲美。还有,有些品种即使含有高活性化学物质,但含量甚微,化学提取分离代价过高,甚至超过化学合成,因而也不具有商业开发的前景。如红豆杉含有极其微量的抗癌物质紫杉醇,化学提取不仅成本高,而且毁坏大量珍稀树木,破坏生态环境,同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红豆杉因含紫杉醇就是抗癌中药。
, 百拇医药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果、蔬菜、粮食等均含有这样或那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只是由于它们均是处于极其微量的浓度水平,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绝大部分中草药也是如此。也许正因为如此,中药产品以“食品补充剂”的形式进入美国市场,无需FDA批准。因此可以说,中草药资源的品种“很丰”,但所含活性物质“不富“,药理作用不强,资源的实际可利用度较低。当然,对于那些有毒中药就另当别论了。

    但可以说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是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拥有广泛的生物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为筛选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化学品库,也为探索药物构效关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参比模型。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国外医药机构频频对我国中草药资流进行地毯式的筛选,有很好的新药开发苗头的中草药资源及其活性物质被大肆掠夺开发,我国自主开发中药或天然药物新药的源泉日益枯竭。长此以往,我国中草药资源宝库将变成一个空壳。

    此外由于掠夺式的采挖或捕杀,不少名贵中草药资源已濒临灭绝的危险。如不实施中草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草药资源必将日益衰减。
, 百拇医药
    1.5 真正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中医药对不少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以及“亚健康态”的调整有一定的优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学家总结一大批宝贵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大批的有效方药,总结出独特的药材加工炮制方法、独特的道地药材等等。同时由于历史、文化、观念、习惯和/或医疗保健条件的局限,绝大多数国人和海外华人也都认同中医药……这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这些也许是我们真正应该弘扬并可能为世界所接受的东西。

    但应该看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怀疑中医药的疗效的人们还不在少数。笔者认为,拿出有说服力的中医药评价“有效性”的方法和证据,是当今中医药最紧迫的课题。6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曾集中精兵强将对中医药进行过多次协作攻关,如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中药混乱品种研究、中药化学基础研究、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等,惟独没有中医药“有效性”的研究。所有这些攻关研究都是在默许中医药“有效性”的惯性思维支配下进行的。因此今后我国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立题应该围绕中医药“有效性”这一根本性问题,建立并完善中医药优良的“有效性”试验平台技术,包括原料(中药材)、中间体和成品的药理毒理、化学质控和/或临床试验的规范化技术和标准。
, 百拇医药
    长期以来,不了解或不认同中医药的人常常质问我们中医药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是什么机理在起作用?我觉得我们现在不用急于回答。前不久美国颁布的《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已为我们“挡了驾”,它要求申报者说明的主要问题是植物药(中药)产品是否安全、是否有效、是否稳定、是否可控,至于是什么成分发挥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何,并不要求明确阐释。

    2 关于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中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若作为近期目标,尚不现实。事实上我们的中药产品若能做到可与国产化学药媲美,能与洋中药抗衡,那已经是很了不得了。况且,中国国内的医药市场如此巨大,面对入世的挑战,中药产品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能牢牢把握国内医药市场并辐射到海外华人市场,这就是了不起的胜利和成功。急于求成,企图在短时间内叩开美国FDA的大门,是不现实的,也是得不偿失的。并且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观念的差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医药,中医药不太可能驰骋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即使有一天中药产品真的在美国FDA完全通过了,但在波涛汹涌的国际医药市场搏击,很可能是沧海一粟或昙花一现,缺少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 百拇医药
    此外,美国FDA对化学药和生物制药是有很成熟的审批制度和丰富的审评经验,但对植物药和中药则不然,美国《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刚刚出笼,他们对植物药和中药新药的审评经验尚不及我国SDA。

    所以把能否被FDA批准作为检验中药科学化现代化的标准,把能否打入美国市场作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这将是一种曲解。

    3 关于中医药理论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医药基本理论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同时也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难点。迄今为止,中医药理论研究尚未取得实质性或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中医药基本理论研究有几个基本点需要明确。

    3.1 中医药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医药基本理论是一种朴素的自然哲学,很粗放、很宏观,是半经验半推论性质的,是揉和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产物。文化的问题、哲学的命题,用具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是难以阐明的,如阴阳、五行等朴素哲学概念和法则。因此,可以说中医药基本理论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
, 百拇医药
    或者说,中医药理论本身是一个完善而成熟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有如“八卦太极球”,运用它几乎可以“左右逢源”地解释生物界任何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可以对任何疾病进行“辩证论治”。可以说,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就已经很发达、很成熟、甚至也很能科学。也许正因为如此,铸就成了中医药理论的封闭性、保守性。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科分化分支少,缺少成长性,与现代科学技术交叉融合难,发展极为缓慢。基于上述两方面因素,中医药基本理论有无科学化现代化的必要和可能,值得思考。

    3.2 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应用

    现在不少学者从细胞、分子甚至基因等微观角度探索中医药基本理论,研究角度很细微,研究技术很先进,但与非常宏观的、粗放和朴素的中医药理论难以准确地对接,或者说难以找到最佳的切合点。如70~80年代,国内学者研究从第二信使(cAMP-cGMP)角度阐释中医阴阳理论、中药四性理论,90年代有学者提出以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标识中医阴虚和阳虚。还有学者企图建立道地药材、病症模型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等等。应该说这些研究不失为中医药现代化的有益尝试。但是对于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相互关系,是内在的还是表面的?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进一步验证。
, 百拇医药
    应该注意到,不少研究者往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主观倾向明显,再加上没有必要的统计学设计,实验数据翔实不全面,总结归纳以偏概全,是很容易得出“瞎子摸象”式的片面结论的。

    所以,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参与必不可少,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应切中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应与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否则容易出现歧解中医药理论甚至产生误导的不良现象。

    3.3 生物信息学与中医药基因组学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的深入,中医药基因组学已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有关部门正在研讨是否将中医证候基因组学、中药(药效)组学等列入重点或重大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试图依照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模式,研究并构建中医的某一个“证”或某一个“中药或方剂”对人类基因组影响和改变的全息图或对应关系,重大立项研究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但是,由于受研究对象的确切性、技术平台的成熟性等问题制约,在现阶段实施难度很大。首先,中医“证”的本质不清楚,是否客观存在尚存争议。即使客观存在,“证”是动态的甚至“一过性的”,能否实时原位获取相关的病理或生理组织?证候的变化能否改变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在基因组多态性图谱上留下“烙印”?
, http://www.100md.com
    其次,中药物质基础不明确,中药作用于生物体能否改变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能产生稳定的差异基因表达片段,并且这个表达基因与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有何内在联系?还是一个未知数。

    再者,人类基因组结构草图虽已绘就,但基因功能谱的完全解析尚任重道远,并且基因与功能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和直接对应关系。

    所以,由于研究对象本质(中医证、中药药效物质的不确定性和研究平台(基因组功能谱)的不成熟性,在现阶段大规模的中医药基因组学研究,短期内恐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若5~10年后,人类基因组功能谱研制写成,那时开展中医药基因组学研究将可能会多快好省。

    但是,将于人类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DNA分子标记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应用于中医药理论研究(包括中医证候、中药药性、药效物质、作用机理等),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 百拇医药
    至于药用动植物基因组学,它与中药(药效及其机理)基因组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药用动植物基因组学主要是研制药用动植物本身的基因组结构图谱,在技术上是可能的,但每一种动植物的基因组都是有数十万个碱基序列对,除个别特别重要的物种外,现阶段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同样,基因组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完全可用于药用动植物研究,特别是在中药材基源和混淆品种的快速鉴定、中药材道地性的生物学描绘、药用植物的分子标识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4 中医药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的关系

    应该说,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现代化,这已是基本的原则或共识,但在实际操作或实际效果则不以为然。从世界传统医药或植物药看,我国强调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中药产品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占份额却区区甚微。德国没有形成或保留传统医药理论,但是它的植物药是国际领先的;日本和韩国的传统医药与我国中医药可以说是同根同源,但它们发展传统药物(和汉药、高丽药)基本上是脱离传统理论的,他们在国际植物药市场所占份额远远超过我国。因此,有学者质疑中医药理论是中药现代化的指导还是中药现代化的包袱。鉴于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哲学属性、体系的完善性及其在中医药现代化的实际意义,以及国家科学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是否应将中医药研究的着力点置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代化和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化?
, http://www.100md.com
    当今,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理论研究是应该有所突破的。中医药理论要有所突破,就不能拘囿于中医药传统理论指导。以现代生物、医学、物理、化学、非线性科学、信息科学等为指导研究中医药,都可以进行尝试。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为不过。在新思维、新观念、新学科、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不断激情碰撞的今天,跳出已有的传统中医药理论模式,构建全新的中医药理论框架,也不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年轻学者提出了“弹霰理论”、“中医药分子网络理论”,虽然大家看法不一,但至少算是新的思想火花。

    4 冷静看待“中医药热”

    早在10多年前,“国际中医药热”的舆论就已开始热炒,但时至今日,“国际中医药热”尚未真正出现,植物药或中草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份额不足2%。中医药在西方国家普遍受到歧视,未能取得合法的医疗保健地位。近来出现的“防己”(马兜铃酸)致肾损害事件,使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蒙上了一层更大的阴影。近年来国际对传统医药表现较大的兴趣,主要是缘于化学合成药研制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中草药在一个充满变数和机遇的天然化学成分库,他们可以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以此为基础开展合成或半合成,进而研制出新的化学药品。西方多数国家对直接利用中草药治病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持怀疑态度。所以当今世界医药市场上,化学合成药仍是主角,发展势头不减;生物技术制药异军突起,不久的将来将与化学合成药比肩;传统医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这种巨大潜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转化为现实。
, 百拇医药
    在国内,“中医药热”是有逐渐升温之势,特别在新旧世纪更迭之时,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呼声日益高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医药科技与中药产业化的投入,也见到一些成效。但特别应注意防止中医药现代化出现“潮热”和“虚热”现象。当今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加入中医药行列中来,其中不少是怀着“淘金”或投机的心态而来的,一旦淘不到“真金”,就会迅速撤退,“中医药”将“淬火”,这对中医药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中医药产业化发展中,应该多做扎扎实实的资本运作,少做急功近利的资在炒作。当今社会浮躁心态在中医药科技界也很盛行,能静下心来做实实在在的研究的人少了,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局先后设立了一些中医药重点或重大科研项目,但大多大而全,而真正属于“高、精、尖”或有源头创新的科研项目不多。

    5 结语

    在“中医药热“持续升温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中医药学人,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相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并不突出或者说目前还难以让人触摸和感悟到。中医药基本理论研究存在众多的问题和误区。中医药理论体系科学化现代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值得深思。中医药研究不可忽冷忽热,中医药现代化发挥任重而道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