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现代化
编号:199552
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28日 欧阳恒
     (一)人才条件

    解放后,特别是1956年开创中医院校以来,各省市自治区均先后都有了专门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各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活跃在全国各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活动,其广博的知识面及其对现代化科技前缘科学的敏感性和接受程度已远远超过前人。人才是中医药后继发展的根本,现代中医药人才与现代中医药发展是紧密匹配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中医药已走出国门,针灸疗法已遍布世界,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中医药人才也应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医坛上的佼佼者,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早在60年代北京的名医杨甲三就专门为印尼总统苏加诺治病而留芳印尼,近年眼科专家唐由之也定期为印尼现任总统瓦希德治眼病而传为佳话。据说在英国伦敦就有近400家中医诊所,保证了中国的中医药人才在英国国土施展特色医疗所需的场地。发挥中医特色,坚守“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看家本领,努力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尤其要重视中西医结合骨干人才的培养,从而使中医药现代化后继有人。

    (二)继承工作
, 百拇医药
    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学科要保持活力的最基本要素,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好的继承本身就是发展。由国家“两部一局”批准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收受高徒的学习,业已完成第二批,其中已培养出不少的名家弟子,为中医药的发展、创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最近又有报道被誉为“中医泰斗”的吕炳奎教授在他88岁高龄的时候,又收受了一名高徒。广东省中医院聘请全国数十名知名度很高的专家教授齐聚该院收徒作师,这是该院开展继承工作的一个大胆的创举,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三)创新理念

    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内容浩如烟海,必须深刻钻研才能识其真要,虽然现今科技很发达,却仍有许多疑难病症在困扰危害着人们,师古不忘古,发扬而不离宗。今有学者列举大量的临床依据,说明当前有重辨证论治而轻辨病论治的倾向,呼吁进行中医诊疗格局的变革,拟确立辨病论治的核心地位,笔者认为,如此理论的提出,如能获得广大同行的认可,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发展的一个飞跃。记得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陈士奎司长也撰文有类似的论述,按目前辨证分型传统论治,像古名方具有多种功效的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丸、犀黄丸等就创制不出来。现在生产的某些新药临床重复性差,可能就是过分强调一型一证一药所致。有人例证说明阳痿作为一种疾病有其特定的内涵,现代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阳痿病人阴茎勃起的障碍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对该病的认识主要是肝气郁结、血瘀及肾虚三个方面,勃起障碍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结果,抓住这个核心,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对药物作用进行高水平的研究,辨证分型越少,越有利于统计分析,验证的重复性越大,所总结出来的结果就越强,不从临床出发,大多数的辨证分型是没有意义的。笔者在实践中也曾有类似的体会,每逢遇到枕后痈疽病人,其肿势范围大而且质地比较坚硬,往往投以清热解毒或配合抗菌消炎药效果不佳,转而采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银花等药,却收到肿消痛除的效果;即或化脓,也易熟易腐,创面愈合亦快。这就是在“扶正祛邪”的理念中悟出来的结果,但却用西医药的理论很难解释清楚。故我们必须要有新的符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思路,方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只有根据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论治,才会有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四)学术交流

    全国性学术专题、专病会议每年都有针对性进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行荟萃经验,展现成果,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探讨中医药理论的创新,探及疑难病症的治疗以及对其疗效的评估等,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中医药学整体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年年有新内容,年年有新进展。

    (五)成果转化

    全国中医药行业,每年均有数百项成果,其中一部分已先后转化为产业化研究并得以开发,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科技人员继续研究经费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应对了一些生产企业的更新品牌,给企业注入了运行的活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应大力加强中医药成果的转化。

    (六)剂型改革

    近年来中药剂型根据临床需要已突破了中医药传统膏、丹、丸、散的制剂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新的品种和剂型不断增加,如冲剂、口服液、气雾剂、膜剂、注射剂、滴丸等,这些新的剂型和品种既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又方便了人民大众。所以,剂型改革也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的基础之一。, http://www.100md.com(欧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