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专题信息
编号:200040
新加坡中医药历史
http://www.100md.com 2002年6月19日 中医药在世界各地
     从7世纪到12世纪,新加坡在中国古籍里称为“凌牙门”。

    因矗立于岌巴海峡入口处南边,形状极像龙牙的峭石而得名。该龙牙石在1848年因发展岌巴海峡航道而被铲掉。它是苏门答腊岛上三佛齐的属地。根据公元1225年成书的《诸蕃志》的记载,当时的新加坡是一个商船来往的港口。到12世纪,南印度的注辇国兴起,攻占三佛齐。三佛齐国势式微,新加坡摆脱了它的统治,成为一个自主的小国。根据马来史书《马来纪年》(1614年)的记载:约在公元1160年,巨港(Palembang)王子山。尼拉·乌他马(Sang Nila Utama)从廖内到岛上建立新加坡拉(Sigapura)王朝。Sigapura一字是梵文,意义是狮子城。此时的新加坡开始有了经济活动。新加坡拉王朝一连传了五世。公元1389年,五世王被拜里米苏拉(Parameswara)所杀。 爪哇的满者伯夷兴起后,灭三佛齐。公元1391年,满者伯夷攻占新加坡拉,王朝灭亡。拜里米苏拉逃至麻坡,再辗转移到马六甲建立满刺加王朝。

    新加坡的华人,早在14世纪以前,便从中国沿海各省迁移到这个地区谋生。有记录可寻的是:元朝汪大渊在《岛夷志略》(1349年)里提到单马锡的龙牙门(即凌牙门,凌牙二字是马来文Linggga的音译。 学者考证为今日的岌巴海港。)有华人居住。他是这样描述的:”男女兼中国人居之,多椎髻,穿短布衫,系青布布捎。“他还说明当日的华人和泉州通商,并与土著民族和睦共处。新加坡在早期是商船必经之地,是重要的通商口岸,早期定居新加坡的华人移民,有些是苏菲亚山、实利基山、皇家山坡地等处从事农业活动,如:17世纪的甘蜜时代,潮籍人士种植甘蜜(Gambier),也兼种胡椒。 这些甘蜜和胡椒,常输出爪哇、英国及中国泉州。直到19世纪时,岛上的华人才转为种植树胶和黄梨(波罗)。清朝时候,中国首任驻海峡殖民地领事左秉隆的好友李钟珏到新加坡旅游,回国后完成了《新加坡风土记》(1888年)。除了在书中详尽记载岛民的习俗外,他也这么说:“叻地以胡椒甘蜜为大宗,岁必售销数千万元,然皆出自他岛叻盖聚货不产货者也。”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宋旺相在《新加坡华人百年史》中说:“1870年新加坡出口的甘蜜数量有34550吨,约半数是从新加坡出产的。”

    由此可见,当年新加坡的农业和贸易活动兴旺,有华人的地域,就有华人文化。中医学是华人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也随着华人落户新加坡,流传于华人社群中,并且,在当时贫困劳动民众的需求下,中医药逐渐发展起来,也开始了零星的医疗活动。所以,如果从宋朝驻泉州市舶司主管赵汝适的《诸蕃志》(1225年)记录“凌牙门”这个时代开始推算,新加坡有华人的贸易活动,至今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有医疗的活动,至少也该有四百年的历史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