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针灸科
编号:200178
论刺络补虚-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 重温古代文献,追朔刺络补虚的始源

    刺络疗法,首见于《内经》。《灵枢.官针》中有:“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灵枢.经脉》曰:“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显然,刺络的原始含义就是刺激浅表的血络。

    虽然《内经》中未见明确的刺络补虚的记载,但是刺络治疗虚证或虚中夹实证体现补虚思想的论述却时时可见。《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详述了五脏虚时可用刺络法的记载。如“心病者……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素问.三部九候论》中也有:“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灵枢.巅狂》:“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灵枢.寿夭刚柔》中有:“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后世医家针对刺络补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挥,如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治疗上善用补土法,他不仅用药补,更善用刺络补土法。认为刺络具有醒脾运脾补土之效。《脾胃论》中有:“凡脾胃虚弱,感湿成痿者,汗大泻,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下三寸上廉穴出血。”充分体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刺络补虚的思路。《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载有许多刺血治疗虚证的病案。如:治疗真气不足的手足麻木的虚证可在“两手指甲傍各以三棱针刺之,微见血如黍粘,再与调理而愈。”《针灸聚英》中有:“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去络脉经遂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儒门事亲》中载有大量张子和根据“出血者,乃所以养血也”观点而采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大热、大汗、劳累之后以及年衰体弱之须发早白等阴虚火旺之证。明代杨继洲刺四缝治疗小儿体弱疳积也属刺络补虚之例。此外,虚证多伴瘀象。《读者随笔》中有:“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血证论》中也有:“此(瘀)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生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由于刺络可使血液本身的瘀阻现象得以改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而使气血又能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了。由此可见,刺络补虚的说法由为已久,只是由于刺络泻实的作用更为突出而隐去了补虚的作用。重温古代文献将使我们更加深入探讨刺络补虚的意义,全面认识刺络的补虚泻实作用。, http://www.100md.com(李晓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