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妇科
编号:200804
王玉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特色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王玉玺教授是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他从事乳腺病研究三十余年,逐渐形成了自己治疗乳腺病的独特理论和一整套中医中药治疗方法,临床上疗效相当满意。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约占全部乳房疾病的57%,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种增生性疾病。临床上以乳房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为特征,并随月经周期和情绪变化而出现轻重变化,属中医“乳癖”范畴。从临床角度可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症和囊肿性乳腺上皮增生症两大类,后者有恶病的可能,故又称为“癌前期病变”。

    王教授认为:乳房疾病与肝、肾、胃、冲任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若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气滞则血凝,导致乳络不通,引起疼痛,所谓不通则痛。思虑伤脾,脾虚生痰湿,阻于乳络,与瘀血互结形成肿块。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血络瘀滞,则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结聚成核,或硬或肿。因此肝郁气滞,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病之“因”,是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所造成的乳房肿块和疼痛,是其“果”,是病之“标”。本病既有肝肾不足之“本虚”,又有气滞、痰凝、血瘀之“标实”,是虚实夹杂,标本同病的复杂疾病。根据对病机的这一认识,王教授制定了“标本兼顾、肝肾并调、分期施治”的乳腺增生病治疗原则。治标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止痛;治本宜调补肝肾、肝肾同治、调理冲任。具体方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分期治疗。
, 百拇医药
    辨证论治:根据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舌脉等四诊检查,进行辨证分型。临床上常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三种。以中药煎剂“消核止痛饮”为基础方,结合临床症状的主次轻重,辨证分析,或以疏肝理气为主,祛痰消瘀为辅,或以温阳补肾,调摄冲任为主,软坚化痰、消肿散结为辅,灵活加减变化。在急性期以中药煎剂辨证论治、加减变化为主,待疼痛缓解后,以中成药“消核胶囊”为主口服,巩固疗效,并配合外用中药“消核散”用蜂蜜、醋、蛋清调敷,2~3日换药一次,15日为一疗程。

    分期治疗:乳腺随冲任、血海在一个月经周期中,有先充盈后疏泄的变化和先增殖后复旧的不同过程。王教授认为,如果增生、复旧的过程发生紊乱即易发生本病,调节这一紊乱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月经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分期治疗。在月经期后,由于经血外流,冲脉气随血泄,元气虚损,乳房胀痛减轻,肿块缩小,子宫处于复旧阶段,乳房松弛,此期患者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多分泌不足,治疗应以补法为主,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和冲任。常选用仙茅、仙灵脾、首乌、当归等药物。在下次月经前,由于泌乳素分泌增多,乳房组织持续增生,冲脉气壅,滞塞不通,乳房日渐胀痛,肿块明显,治疗应以泄法为主,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方中加入麦芽、山楂、丹参、泽泻等药物。这种经前以疏肝为主,经后以补肾为重;经前治气,经后补血;经前多泄,经后多补;经前活血重于补血,经后补血重于活血的治疗原则,是根据月经周期性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顺应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变化,调整其气血、阴阳之偏颇,使之归于动态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经多年的临床试验证明,分期疗法配合辨证论治,经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百拇医药(隋欣)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全国名中医 >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