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201347
《本草纲目拾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3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
     1765年(乾隆三十年)清代杰出的药物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问世。这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药学巨著,代表了清代本草学的最高成就。

    赵学敏辑著《本草纲目拾遗》的目的在于拾遗补正《本草纲目》。赵学敏对于生物界的物种演变,做过细致的观察,已经具备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赵学敏具有这样先进的思想,学习当时医药学上的新成就,更深入群众,结合他自己的实践,写成了这部巨著《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的基本内容:本书共分十卷,依据《本草纲目》的体例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鳞介、虫等部,删去了人部、而增加了藤部、花部。共收载药品921种,其中纲目未记载过的有716种。可以说本书所载药物绝大部分是纲目未收录的民间药,或已见于当时其它医书上应用的品种,同时也包括一些进口药,如金鸡勒(即金鸡纳皮),东洋参、西洋参、鸦片烟、日精油、香草、臭草、烟草等。此书不仅丰富了纲目之遗,而且对纲目中已载品种,对其中治疗未备或根实未详者,也详加补充。在卷首列正误34条,对《本草纲目》中的欠妥和错误之处加以订正。如《本草纲目》中说,粉锡(铅粉)辛寒无毒,赵学敏则指出有妇人"服铅粉致死,手足皆黯。"说明铅粉有毒,纠正了这一错误。而且赵学敏对于《本草纲目》中分类不恰当的都加以订正。

    赵学敏继李时珍之后,再一次对药学成就做了总结,他的特点在于书中记载叙述了生物学中遗传变异学说,并在培育植物时,利用人工方法刺激植物种子的外界环境,以改变植物品种的特性,以适合医疗上的应用,这是一项可贵的科学发展。

    赵学敏编写《本草纲目拾遗》所引据的医药书达282家,引据的经史百家书目也达343家,包括当时罕见的钞本和珍秘本。如汪连仕的《采药书》,李草秘《海药秘录》、《百草镜》,王安卿《采药志》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