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431
浅谈“木郁达之”-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24日 天津中医
     “木郁达之”,王冰最早为之注云:“达谓吐之,令其条达。”马莳从之曰:“木郁者,肝病也,宜吐而达之。”王履则指出:“虽然木郁固有吐之之理,今以吐字总赅达字,则是凡木郁皆当用吐矣,其可乎哉?”并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里对王冰注释作了大量补充,其阐发详明,纠正王冰“吐之令其条达”的偏颇。他强调王冰以吐法来解释达字,不够恰当。如果“木郁”的病机是由于肺金盛所引起,则用泻肺气、举肝气的方法即可,不必用吐法;如果“木郁”由于脾胃浊气下流而少阳清气不升,则用益胃升阳之法即可,不必用吐法。这样反复说明,既富于推理,又符合事实,确能补充王冰的注说。

    “五郁”治法通过二王先后串解,阐幽发微,从而使张景岳、孙一奎两家在二王串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经旨,议论精切,解说更详明。其中孙以联系实际胜,张以推理胜;孙论多结合到相应的病症和方药,张注从五脏阐明其所属、所主、所伤,拟治重视表里、上下及有关脏腑。孙倡五脏“本气自郁”,首次提出“肝郁”之名及其临床表现,他说:“肝郁者,两胁微膨,嗳气,连连有声。”(《赤水玄珠》)并主张“治宜青皮、川芎、吴萸”等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张云:“郁而太过者,宜裁之、抑之;郁而不及者,宜培之、助之。大抵诸病多兼郁,此所以至有不同也。”认为“达,畅通也”,并提出疾病“在表者当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的看法,强调了“疏”与“气”的关系,颇有独到见解。并强调“肝郁”须治分虚实,“第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不无失矣。”“使不知培养真元而再加解散,其与鹭鸶脚上割股者何异?”(《景岳全书》)。可见,“木郁达之”不仅是疏肝理气,还有诸多“达之”方法。

    后世医家亦对“木郁达之”有所丰富发展,如《医旨绪余》所云:“木郁者,肝郁也,达者,条达、通达之谓也。木性上升,拂逆不遂则郁,故凡胁痛耳鸣,眩运暴仆,目不认人,皆木郁症也,当条而达之,以畅其挺然不屈之常。如食塞胸中,而肝胆之气不升,故胸腹大痛,宣而吐之,以舒其木之气,是在上者因而越之也。木郁于下,胁疼日久,轻则以柴胡、川芎之类开而提之,亦条达之意也;重则用当归龙荟丸摧而伐之,孰非通达之意欤”。《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肝于五行属木,木性原善条达,所以治肝之法,当以散为补,散者即升发条达之也”。

    综上所述,“木郁达之”为《内经》“五郁”治则之一,“木郁”即“肝郁”,疏肝利胆、理气解郁是“达之”的主要含义,也是治疗肝郁之证的关键所在。但“达之”无定方,临床常需随证治之,不必拘于吐或疏肝理气一法,正如朱应皆所说:“肝病变幻多端,总宜从其性,适其宜,而致中和,即为达道。”, http://www.100md.com(张俊 朱霞 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