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457
“怪证”诊治探要-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5月21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怪证”诊治探要-1

     疾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谓变象万千。无论中医、西医,都时或可以见到一些闻所未闻的“怪证”。西医运用现代科学检查方法,对部分“怪证”有重大决疑价值,但也还有许多“怪证”仍难以作出明确的诊断,治疗更是无从下手。中医学对“怪证”的诊治,虽也有较大难度,但以其特有的认识理念和治疗方法,在诊“怪”、治“怪”中,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因此,探讨“怪证”诊治要点,具有突出的现实临床意义。

    对于“奇疾”“怪病”,中医学早有记载。《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二》专设“奇疾”一篇,列叙前人所记典型“奇证”22例。以钱青黎病足跟偶响,渐至于头,自觉其声如雷;吕廷充病九窍气泄,塞九窍则气自毛孔中蒸蒸而出等症的生动记载,开了集“奇”类“怪”之端。1786年,沈源著《奇症汇》一书,搜罗奇疾怪病400 余例,集“奇”类“怪”已成规模。1935年,陈景歧著《奇证治法三百例》,汇古人治“奇”疗“怪”验案于一体,近乎洋洋大观。由此可见,“奇疾”“怪证”早已引起历代医家的重视。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无探讨诊“奇”疗“怪”规律的资料问世,奇疾怪病的辨治要点始终未能从理论上得以阐明。对“怪证”的诊治,不少临床工作者仍停留在谈“奇”说“怪”,传为异闻;诊“奇”疗“怪”,凭空想象的水平上。更有甚者,在《内经》早已旗帜鲜明地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把“奇疾”“怪证”的发生,归咎于鬼魅作祟,因果报应,把身受“奇疾”“怪证”之苦而求助于医学的患者推到虚幻的神灵脚下去,令其求神问卜,吞符饮咒,惑乱心智,延误病情。
, 百拇医药
    1 “怪证”病理本质探讨

    欲正确把握“怪证”诊治规律,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怪证”病理本质。疾病是自然界客观事物之一种,其外在表现形式是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的必然病理结果,其病理本质是以物质改变为基础的。只有物质改变尚未弄清的病症,绝没有脱离物质改变而凭空产生的病症,更没有脱离自然事物而源于因果报应,鬼魅作祟的病症存在,这是被现代医学、现代科学以及中医学的长期实践反复验证了的真理。因此,中医学从基础理论的形成开始,即以“气”为物质本源在研究这一事物,可见其唯物观念早已坚定不移。由于疾病这一事物多是以活的病源体或诸多理化因素作用于活的机体的复杂反应,因而其表现形式也就必然十分复杂。加之邪气有风、寒、暑、湿、痰、瘀、虫、毒之异,体质有男、女、老、幼、强、弱之殊,时令有春、夏、秋、冬、昼、夜之别……邪犯有浅深,受邪有多少,这就更进一步决定了疾病的表现形式必然万象纷呈,莫可胜记!甚至离奇古怪,莫可名状!但无论多“奇”多“怪”的病症,其内在病理本质,总不外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发生盈、虚、通、滞的异常改变,且互为因果数端。“怪”,只不过是其表现形式特殊罢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就不会为“怪”所惑,而迷失其本源,并因之作出荒诞的判断,错误的处理。
, 百拇医药
    2 “怪”证诊断要点探讨

    对于“怪”证的诊断,其要点有三:一是临“怪”不乱,二是讨本寻源,三是逆向思维。

    2.1 临“怪”不乱

    正因为“怪”证表现形式特殊,最容易产生震撼性刺激,使患者叙症,只言其“怪”,不及其余;医者诊病,只重其“怪”,不究其余。对反映疾病本质的蛛丝马迹视而不见,见而不察,造成一叶障目,蒙蔽视听,干扰正常认识和思维的强烈效果。这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甚至掩盖其它症状的客观存在。因此,在面对“怪证”时,切切不可慌乱!一慌乱就容易丧失正常理念,使思维凝固在“怪异”的局部和现象上,不自觉地陷入但见其“怪”,不见其余的认识怪圈中,治疗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迷失方向而不得不以“怪”应“怪”了。以“怪”应“怪”的危害不仅仅在于针对病机的特点不突出,难收预期之功,更为严重的是,以“怪”应“怪”,既带有很大盲目性,“怪法”“怪方”所包含的内容,往往又法非寻常,药非平易,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易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因为疾病之所以以奇怪的形式表现于外,大多是正气虚极或邪气盛极,矛盾激化或矛盾错综交织所致。当此之时,对治疗的精确度要求更高,稍有疏漏,即可能变生不测。要求得精确施治,首先必须精确辨证,要做到精确辨证,又必须首先做到临“怪”不乱。只有这样,才能不为“怪”象所惑,保持清醒理念,做到冷静观察,深入分析,透过“怪”象去求取疾病本质。

    2.2 讨本寻源

    以“怪”得出奇为临床表现特点的病症,诊断辨证从何入手?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关键环节里,原始病因是矛盾的起点,是源;病机是矛盾的交点,是本。所以讨本寻源,就成了“怪证”最首位的诊断要点。讨本寻源当抓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详问求因,二是辨“怪”析理。, http://www.100md.com(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