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201490
通络熄风汤(丸)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22日
     雍履平,1938年出生,男,安徽省天长市人,现为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雍氏年轻从江苏高邮湖西名医朱荩臣学医,1955年悬壶于乡里,1960年1月于安徽中医学院师资班毕业,后一直躬身于临床。并历任区、乡医院院长、县(市)中医院副院长,兼任地、县(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安徽省中医肝脾病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痛证协作组组委会委员等职。

    雍氏从医40余年,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善用虫类药、毒性药及大复方,讲究药物剂量与配伍,擅治内科诸病及疑难杂症,尤对神经精神症、脾胃病和肝病治疗有独到见解。雍氏先后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及《中国中医药报》等20余家期刊、报纸发表专业文章160余篇,编著《实用美容秘方》、《脑病辨治》、《临证验方治疗疑难病》等专著,参与编写《实用中医脑病学》。

    组成:黄芪3~6克,当归15~30克,蔓荆子6~10克,白芷6~10克,全蝎2~3克,蜈蚣1~2克,广地龙6~10克,僵蚕6~10克,蝉蜕6~10克,水蛭3~6克,虫3~6克,蜂房3~6克,刺蒺藜10~15克,甘草6~10克。

    功能:益气活血,通络熄风。

    主治:血管性头痛,常见头痛胀重,或痛如锉刺,固定不移,或头痛绵绵,钝痛,昏痛,晕痛,隐痛,掣痛,跳痛,苔薄白或薄黄,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或细涩。头痛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用法:每日1剂,加冷水适量浸泡10分钟,武火煮开后,文火再煮15~20分钟,如法煮3次,药液混合分早中晚3次服,10~20剂为1疗程。对于头痛日久,屡治不愈者,亦可将药粉碎、过筛装入空心胶囊或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禁忌:5岁以下婴幼儿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勿用。有全身出血倾向者慎用。

    方解: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头风”、“内伤头痛”范畴,可分为偏头痛性和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中医认为脏气变动为之风,聚液化浊为之痰,气滞血凝为之瘀,风痰瘀上扰阻络而为痛。络乃聚血之所,久而入络而气血瘀痹,治当攻通搜逐。通络熄风汤(丸)中全蝎、蜈蚣一平一温,散寒熄风解痉;虫、水蛭一平一寒,清热破血通络;僵蚕、蜂房皆性平,化痰散结祛风;蝉脱、地龙俱性寒,凉血镇静安神。诸药相伍为用,通络熄风止痛作用倍增。其中全蝎、蜈蚣、水蛭、虫、蜂房因有小毒,故入甘草以和解之;又虫药毕竟为搜剔之品,故重用当归以养血,少量黄芪及白芷、蔓荆子上行引经兼以益气、祛风。血行风止,痰瘀除,络脉通,头痛乃蠲。

    加减运用:头痛若伴鼻塞,加辛夷3~6克,或苍耳子3~6克;巅顶痛甚加藁本6~10克;少寐多梦,加首乌藤20~30克;眩晕明显,加天麻、钩藤各6~10克;血压偏高,加怀牛膝、菊花各10~15克;苔腻白伴恶心,加细辛3~6克、姜半夏6~10克;舌红少苔,加白芍10~15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