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外科
编号:202404
血府逐瘀汤在眼科临床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5日 当代中医网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医林改错》诸活血化瘀方中代表性的方剂,被广泛用于内、外、妇产诸科以血瘀气滞之实证。在眼科,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眼外伤,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眼底出血积久不化者,都取得较好疗效。

    方药组成: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6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二次。

    一.治疗体会及典型病例

    (一)眼睑外伤及各种眼睑部手术后瘀斑、瘀肿、青紫水肿。

    例1:男,51岁,1994年4月23日,患者因慢性泪管炎施行右眼泪管毕腔吻合术,术后第一天右眼睑高度瘀肿,致眼睑不能睁开,疼痛,予该方二剂,水煎服,术后第三天瘀肿基本消退,仅见少量瘀斑,嘱热敷处理,五天后痊愈拆线出院。
, 百拇医药
    (二)外伤性前房出血:前房出血发病2-3天,见前房血液呈暗红色或见有血凝块,即可使用本方。

    例2:男,20岁,1995年6月4日,左眼被拳击致暴盲,发病第三天就诊收住入院,查:左眼视力仅眼前手动,眼睑青紫,前房积血>前房的2/3,血液颜色呈暗红色,用该方加田三七粉10克,分二次冲服,连服4剂,四天后前房出血全部吸收,视力1.0,痊愈出院。

    (三)眼底出血:眼底出血多见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出血等多种眼底病,属中医气郁闭的暴盲证型,病因虽多,但根据"异病同治"的法则,各种眼底出血积久不化者,各种慢性眼底病,西医治疗已久,但收效甚微者,有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脉涩、细弦等血瘀征指征者均可用该方,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例3,男,30岁,1991年5月3日初诊,主诉:右眼突然视物不清已五天,无头痛、眼痛等不适,伴夜寐不宁,急躁善怒。查:视力0.06,外眼无异常,角膜清亮,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前房(一),眼底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医诊断:暴盲(血瘀型),用该方加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次诊:视力未见提高,但眼底未见火焰状出血扩大,说明出血已控制。上方去茅根,茜草,加田三七粉5克冲服,再10剂,三诊:视力提高至0.3,出血斑颜色变清,部分已吸收,上方再进10剂,四诊:视力达0.1,出血灶已吸收,改用石斛夜光丸调理,半个月后复查视力达1.0。
, 百拇医药
    二.讨论

    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桃红四物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疏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升,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牛膝补血下行利血脉,诸药合参,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诸证自愈。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的代表方剂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它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用时可以增强脂质排泄从而使血脂降低。

    血瘀症是由于"血脉不通"、"气血瘀阻"而造成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变性、萎缩、坏死、病理包块、血管异常,在眼科常表现为眼睑瘀肿、瘀斑、眼球充血呈黯红、青紫、包块、眼底出血、退行性病变,以及眼底病变后期视力久不提高。凡离经之血久不吸收及离开血管之渗出物且无再出血倾向者,或外伤,手术后造成出血者,均属血瘀症。

    《审视瑶函》中指出"血为养目之源,目得血而能视。""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曰:"凡治血者必先祛瘀为先,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祛瘀之故"。笔者用该方辨证加减作为治疗因血络受损,脉络受阻的各种眼科疾病基本方剂,只需用之适时,辨证时参合舌苔脉象,全身与局部辨证结合,随证灵活加减,就能收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

    但该方药久用伤阴耗损气血,本方孕妇禁用,月经过多,血虚无滞者,体质虚弱者慎用。

    参考文献

    1.唐由之等,中医眼科全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总441。

    2.张继兼,活血化瘀治疗眼病45例报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2:(2):85。, 百拇医药(连钊仁  福建省连城县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