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便血
编号:203703
便血的自我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16期
     肛门排出物中附着或混有血液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排出血液的色、量、质及其与排便的关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消化道出血一般分高位出血和低位出血。

    消化道高位出血,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胆道出血等,由于血液离开血管后进入肠腔存留时间较长,并与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混合,粪便排出体外时呈柏油状,色黑而亮,有时呈咖啡色,质稠黏如浆糊。

    消化道低位出血,尤其是直肠下端出血时血色鲜红,与排便有密切关系,排出的粪便和血液并不混和,如内痔的出血特点是用力排便时,血液可以呈喷射状或点滴状,有时仅在便后见便纸上带血,血色鲜红,出血量不定。另外,肛裂引起的出血,一般量少,大多因便秘引起,排便时常伴有撕裂样疼痛,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时间长的可达10余小时。儿童排便时有血液污染肛门或排便时有颜色鲜红的血液滴出时可能是有直肠息肉存在。对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中带血,颜色紫暗,伴有黏液和脓性分泌物,里急后重,长时间治疗不愈,往往是大肠恶性肿瘤或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要多加注意,及早明确诊断。

    因此,遇有大便出血特别是伴有大便习惯改变时切不可轻视,一定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通过指诊及内窥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http://www.100md.com(刘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