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
编号:212794
乙肝治疗益气健脾法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9日 导医网
     一、定义

    选用由具有补气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以治疗脾气不足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益气健脾法。属于“补法”中的一种治法。

    二、作用

    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迟虚热,解毒,托疮,利水,生津,救脱等直接的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湿,消肿,排脓,止渴等间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气健脾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调节和增强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促进特异性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如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对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抗疲劳,改善睡眠。
, http://www.100md.com
    (3)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4)强心作用: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抗休克,抗心力衰竭。

    (5)有利尿、消除尿蛋白等作用。

    (6)有调整血压作用。部分药物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7)有止汗作用。如调节发汗中枢功能、闭塞皮肤分泌孔等以抑制发汗过多。

    (8)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其他作用:降血糖、降血脂、类性激素样作用,抗过敏作用等等。

    三、适应证
, 百拇医药
    可适用于乙肝属于脾气不足证型者。证见精神疲倦,身困乏力,头晕,气短懒言,自汗,纳呆,两胁隐痛,肠鸣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淡白,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濡细等。

    湿热病邪是发生乙肝的主要病因。湿热易困阻脾胃;乙肝迁延日久,或攻伐太过损伤脾阳等因素,均可导致脾气不足,使脾胃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所以身困乏力,中气不足,则气短懒言。髓海欠充,则精神疲倦。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调,故纳呆,肠鸣,腹胀。脾虚清浊不分,则大便溏薄。舌有齿印,舌苔薄白腻,脉濡细等,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作者的导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刘仕昌教授治疗乙肝,极其重视益气健脾,认为益气健脾、保护脾胃功能应贯穿于乙型肝炎的整个治疗过程。因为在乙肝初期即常有湿困脾阳的表现,中、后期则常见脾胃受损、中气不足的表现。脾土不固,肝木何存?所以,益气健脾、保护脾胃功能,在乙肝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http://www.100md.com     四、常用药物

    人参(高丽参)、党参、土党参、太子参(孩儿参)、西洋参(花旗参)、甘草(生或炙)、黄芪(北芪)、土北芪(五指毛桃、五爪龙)、白术、大枣、淮山药、千斤拔、饴糖(麦芽糖)、五味子、棉花根、牛大力、白扁豆、茯苓等。

    五、常用中成药

    1.黄芪注射液

    [主要成分]黄芪(每1毫升相当于黄芪2克)。

    [药理]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造血系统功能。本品能保护肝脏、防止糖原减少,防止肝脏受肝炎病毒的损害。

    [功能]补益脾肺,益气升阳。

    [主治]用于病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中气不足者。
, 百拇医药
    [用法与用量]肌肉注射:每次4毫升,每日1次。静脉注射:每次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0毫升静脉推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每次20—3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滴注。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毫升/支、10毫升/支。

    2.丽参注射液

    [主要成分]本品为韩国红参提取物,内含10%原生药。

    [功能]大补元气。

    [主治]主要用于呼吸循环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对体质衰弱,神经衰弱,性机能低下,慢性肝炎,糖尿病,癌症及癌症化疗后等属元气不足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与用量]静脉注射:每次5-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0毫升静脉推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毫升静脉滴注。
, 百拇医药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5毫升/支。

    3.参苓白术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党参、白茯苓、白术、生意仁、甘草、白扁豆、缩砂仁、淮山药、桔梗、莲子肉。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乙肝属于脾虚湿困者。证见身目发黄,其色不鲜明,身困乏力,胸闷脘痞,腹胀纳呆,肠鸣腹胀,大便稀溏,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或素体脾气不足者,两胁胀满或隐痛,舌淡,苔白腻,脉濡。

    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若太过大苦大寒,多有可能使脾气受损而逐渐演变为本证型。若素体脾气不足的乙肝患者,则在乙肝初期也可见此证型。

    脾虚湿困,运化失司,故有纳呆,大便稀溏,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腻,脉濡等症。神疲乏力等症既是湿困所致,也是中气不足的表现。脾虚湿困,气机升降出入受阻,故见两胁胀满或隐痛,胸闷脘痞,腹胀等症。
, 百拇医药
    [用法与用量]每次6—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禁忌]忌生冷、油腻食物等。

    [剂型与规格]水丸:每袋重18克。

    六、常用方剂

    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药物组成]黄芪15克(病甚、劳倦热甚者10克)炙甘草3克当归10克(酒焙干或晒干)白术10克人参10克陈皮6克升麻4克柴胡4克

    [功能]益气升阳,健脾和胃。

    [主治]可用于乙肝见有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表现者。证见微热头痛,恶风自汗,动则气促,四肢乏力,头晕懒言,精神疲倦,面色萎黄,两胁隐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濡细等。体格检查或可见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 百拇医药
    2.健脾养肝汤(作者经验方)

    [药物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白茯苓20克炙甘草5克丹参12克陈皮5克生意仁25克当归10克枸杞子12克

    [功能]益气健脾,补血养肝。

    [主治]乙肝中后朗见有脾胃气虚,肝血不足表现者。证见面色欠华甚至萎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麻木,两胁隐痛,饮食乏味,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等症。

    [方解]在治疗过程中,若不注意顾护脾胃功能,则易导致乙肝患者在中后期出现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的病机变化,如饮食减少等消化吸收不良的表现,导致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不足,不能滋养清窍四肢,故有神疲乏力,面色欠华甚至萎黄,手足麻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则见心悸失眠。脾胃气虚,运化无权,所以饮食乏味,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等,也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 百拇医药
    方中四君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黄芪与党参配合,使补气功效大为增强。当归活血,并和枸杞子配合以滋养肝血。佐以丹参活血通经。陈皮和生意仁理气祛湿,运脾和胃。全方合而有益气、补血、健脾运脾、醒胃和胃、养肝、活血、理气、祛湿等作用,滋补气血、调和脏腑而不燥不腻不滞。

    [加减]本方剂专为乙肝中后期见有脾胃气虚证候而设,即功专以扶正,几乎未用祛邪之品。所以,使用时应随证加减。

    (1)虽然正虚明显,但邪热也仍较盛者,即应配合祛邪之品以扶正祛邪并举。例如:若兼身目发黄、小便黄赤、口苦、舌苔较厚或微黄腻等症者,应去当归、白术,可加田基黄15克,金钱草15克。或者另用绵茵陈20—30克水煎当茶饮,每日2次。

    (2)若兼见腹泻水样便日久不愈、口淡不渴者,多为脾虚较甚,湿邪较盛,可去当归、枸杞子,加苍术12克。
, 百拇医药
    (3)若兼见形寒肢冷、呕吐清水、完谷不化等脾胃虚寒表现者,可去生意仁,加干姜12克、肉桂末5克(冲服)。

    (4)若兼见痰涎壅盛清稀者,此多因为脾胃气虚,水湿停滞,聚而成痰之象。可去构记子,加法半夏12克。

    (5)若胁痛较明显,属于瘀血阻络者,加延胡索12克、鸡骨草20克以加强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以上介绍了益气健脾法及其相应方剂、药物在乙肝治疗中的运用。应用益气健脾法的注意点是:

    (1)本法所用之品多为补气药,其性味大多数为甘腻滋滞之品,较难消化吸收,尤其是在脾胃虚弱的情况下使用,更有“虚不受补”之弊。所以,使用时一般要配合理气药以行气健脾,或芳香化湿、醒胃运脾之品,如陈皮、法半夏、积壳、川厚朴、佛手、白蔻仁、白砂仁等以助补气药物的运化。

    (2)虽有脾胃气虚之表现,但邪热还较盛者,仍要以祛邪为主,或祛邪扶正并举,不可单用本法治疗。

    (3)肝阳上亢,甚至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本法,以免“火上加油”。

    (4)煎煮补气药物时,一般宜文火慢煎,服用时间最好为空腹时或饭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