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673
陈心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陈心陶在发现与确定广东省血吸虫病的流行之后,连续奋战了20余年,摸清了广东省钉螺的生态、生理、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规律与特点,并对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人体防护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52年,陈心陶就通过对广大地区的现场考察,对重点地区的调查与实验资料的分析,还通过免疫学和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不仅摸清了患血吸虫病人的数目,确定了疫区的范围,还对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生态学进行了实验室及现场观察和试验,掌握了华南地区钉螺的分布、生长周期、活动情况等生态规律以及各种环境和水源的感染性差异与季节波动的情况及其与血吸虫病的关系等等。他根据这些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针对华南地区的特点的一整套从控制流行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战略思想和计划,还提出了以消灭钉螺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措施。后来,华南地区的防治效果充分地证明了这一指导思想、计划和措施都是正确的。他为使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批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并能巩固下来的省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国际上医学界人士的关注和赞赏。1956年,苏联医学科学代表团来我国访问时,对陈心陶领导的寄生虫学研究室的实验研究工作以及广东省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
, http://www.100md.com
    三水县建起的“陈心陶同志纪念碑” 陈心陶一生致力于研究寄生虫学,有着广泛的学术兴趣。他对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和恙虫病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对于学术上的问题,没有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他绝不轻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他对血吸虫病的防治研究是这样,对其他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也是如此。象对恙虫病的研究,他发表了60篇论文,从研究该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之一的媒介恙螨生态学入手,了解发病地区媒介的分布、活动和传病的规律,着重解决恙螨与恙虫病流行规律的关系,总结出几种恙虫病流行区的特点、区分类型和流行规律,揭示出恙虫病流行的可测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灭病措施。陈心陶的每项研究工作都是密切配合着防治工作,造福于人类的。

    陈心陶晚年得了恶性淋巴瘤,但仍象健康人一样地奋发工作,和死神争夺着时间。他拼尽残年余力,为后继者铺路,为祖国争光。他周围的人为他的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得暗暗流泪,都曾劝他休息。但他却不听劝阻,一直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不断地寻求科学的真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曾经以为只要有抱负,肯钻研,勤勤恳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经验技术用在对科学奥秘的探索上就是尽了科学家的责任。至于科学研究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医学研究如何着眼于防病治病解除人民的疾苦,增进人民的健康,以及科学家单凭个人探索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他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的。但是,他后半生近30年的经历和中国共产党对他的教育,使他认识到科学家的职责,认识到科学家既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因为就个人的力量来说,毕竟是渺小的,但如果能把个人看作集体中的一员,为集体事业做出成绩,则将是伟大的。其关键在于个人与集体的组合。他在迷途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而且真正明白了化“渺小”为“伟大”的途径。他忠贞不渝地使自己与党和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献给了能直接解除劳动人民疾苦的科学事业。
, 百拇医药
    为了纪念陈心陶教授,为了表达当年疫区人民群众对他的敬意,1990年,广东省三水县人民政府、六和镇人民政府在重点疫区的旧址,今天的六和镇九龙山建造了“陈心陶同志纪念碑”。这块碑象本文一样必将激励人民群众,为最终消灭仍在威胁着我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的各种疾病而努力奋斗!

    (作者:徐秉锟 李桂云)

    简历 1904年5月4日 出生于福建古田。

    1925年 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

    1925—1928年 任广州岭南大学助教、讲师。

    1928—1929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1929—1931年 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 http://www.100md.com
    1931—1938年 任广州岭南大学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35年岭南大学医学院成立,任寄生虫学和细菌学教授。

    1938—1942年 因抗日战争,岭南大学迁往香港,除在岭南大学任教外,在香港大学病理系进行科学研究。

    1942—1946年 任江西省中正医学院寄生虫学及细菌学教授,兼任江西省卫生实验所所长及福建厦门大学生物学教授。

    1946—1948年 任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及细菌学教授,兼任校本部理科研究所主任。

    1948—1949年 赴美国华盛顿柏罗维罗蠕虫研究室、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考察。

    1949—1977年 任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改为中山医学院,现为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授、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广东省血吸虫病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热带病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生物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志》副主编、《中国吸虫志》主编。,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