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725
王兆俊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王兆俊积多年对黑热病防治研究的经验,在国内外先后发表30多篇论文。1954年,在苏联地方病学术会议上,他宣读了《新中国黑热病防治研究的成就》一文。他与吴征鉴合著的《黑热病学》为其代表作,这部50多万字的巨著是他们总结科研成果和防治实践,并参考800多篇文献写成的,是国内仅有的一部黑热病学专著。他为《寄生虫病学》、《人体寄生虫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实用流行病学》等参考书和工具书编写了黑热病的章节。他还在《当代中国卫生事业》、《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山东省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等书中,对我国黑热病防治研究事业作了全面总结,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我国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医学的过程和所取得的经验。读者可从中得到许多领悟和启迪。1985年,他又应邀为美国K.P.张(K.P.Chang)和英国R.S.布雷(R.S.Bray)主编的《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一书撰写了“中国黑热病流行病学与防治”一章,全面系统地将我国在黑热病防治研究方面的成就向国外作了介绍。

    王兆俊很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培养,要求他们树立专业思想,并经常鼓励和教育他们到基层和现场去开展工作。他指导的研究生在研究课题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总是兼有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的内容,因而在论文答辩时常受到专家们的称赞。他治学严谨,对所内同事送来审阅的稿件都是字斟句酌地进行修改。他讲求科学道德,有的稿件经他改写,作者要他署名,他从不答应。他乐于搞协作,50年代与吴征鉴合作进行白蛉研究,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彼此关心,建立了深厚友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把他们树为楷模,号召学习他们不争名,不争利,一心一意团结搞协作的优秀品德。他还非常谦虚谨慎,虽然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上成绩卓著,但总是把成绩归功于党的领导,归功于优越的社会制度,归功于集体的群策群力。
, 百拇医药
    王兆俊现已年过古稀,多年来身患类风湿关节炎行动不便,虽于1984年退居二线,但他精神䦆铄,仍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事业勤奋地工作着。

    (作者:王家庆)

    简历 1911年9月29日 生于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

    1934 年于上海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1934—1935年 任上海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

    1935—1942年 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传染病医院医师。

    1942—1946年 在苏州开设诊所行医。

    1946—1948年 任安徽省立医院院长。
, 百拇医药
    1948—1949年 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专攻寄生虫病学,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

    1949年 赴意大利、希腊、以色列、埃及、印度,对黑热病、疟疾等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工作进行考察学习。

    1949—1950年 任山东省卫生厅技正。

    1950—1953年 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黑热病防治总所(1951年改称华东区黑热病防治总所)所长。

    1953—1960年 任山东省黑热病防治所所长。

    1958年 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山东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

    1959年 兼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 http://www.100md.com     1960—1984年 任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血吸虫病学术委员会和寄生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疟疾专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方疟疾技术指导组组长,山东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和山东省红十字会副会长。

    1979年 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0年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被指定为“世界卫生组织淋巴丝虫病合作中心”,他担任该中心主任。

    1984年 任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名誉所长。

    主要论著 1 王兆俊.1161例黑热病病案分析.山东卫生,1950,1(2):36—40.

    2 王兆俊.应用髂骨穿刺法来诊断黑热病.山东卫生,1950,1(2):54—56.
, http://www.100md.com
    3 王兆俊.华东区犬利什曼病的流行情况及与黑热病的关系.中华卫生杂志。1953,1(3):114—120.

    4 吴征鉴,王兆俊,何凯增.华东地区白蛉生态的调查研究.昆虫学报,1955,5(4):393—413.

    5 Wang CT,Wu C C.New China’s achievement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kaka-azar.Chin Med J,1955,73(2):91—99.

    6 山东省黑热病防治所(王兆俊,孟宪诰整理).葡萄糖酸锑钠在黑热病治疗上的实用与疗效.中华医学杂志,1956,42(8):708—716.

    7 吴征鉴,王兆俊.用二二三与六六六杀灭白蛉成蛉及其推广方法.中华医学杂志,1956,42(8):717—733.

    8 王兆俊,吴征鉴.黑热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9 王兆俊.黑热病抗锑原因的初步探讨.中华医学杂志,1958,44(2):126—129.,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