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737
谢毓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成功地使用大罐深层培养生物制品工艺 取代手工生产 谢毓晋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对于发展生物制品生产的全局性问题,总是兢兢业业地努力去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传染病预防任务十分艰巨,谢毓晋带领中青年科技人员开展了生物制品大罐深层培养工艺的研究,其目的是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1954年,他们首先成功地用深层培养方法制造了霍乱、百日咳等疫苗。这项工艺能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大提高生物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研制动物血清代血浆 随着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血液和血浆需求量急剧增加,1954年谢毓晋接受了卫生部下达的研制以动物血清代血浆的重大科研任务。这个研究项目涉及学科多,难度大,血清的质量问题国际上也未能解决。但谢毓晋知难而上,从头做起,为了祖国的需要,从不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已取得了初步结果,受到了当时来华访问的苏联医学科学家代表团和生物制品代表团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并邀请他去苏联讲学。以后,谢毓晋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十几年艰苦的努力,研制出治疗用变性动物血清从I型到Ⅵ型,并在临床医学专家的协作下,先后在内、外、儿、烧伤等科试用于3150例7220例次,证实该血清是安全有效的。他不但解决了动物血清代血浆凝血机制的问题,同时也带动了武汉地区血液学凝血、止血专业的发展。1980年,Ⅵ型治疗用变性动物血清通过卫生部主持的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卫生部甲级科研成果奖
, http://www.100md.com
    深入进行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免疫新技术研究 在他主持研究以动物血清代血浆的同时,还领导免疫学研究室开展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免疫新技术的系统研究。在家兔抗血清蛋白免疫的研究中,他系统地对抗原抗体代谢、抗原间干扰、免疫方法、检定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发表了5篇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出了“小剂量多部位的免疫方法”,使免疫效果显著提高,并对当时国外新发展的免疫双扩散、免疫电泳、间接血凝、被动皮肤过敏、荧光抗体等免疫学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建立。免疫电泳技术在当时是免疫学的新兴技术,他和助手们作了大量的方法和应用上的研究,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并发表了《比较双相免疫的研究》和《七种哺乳动物血清蛋白交叉抗原性的比较研究》,受到了生物学界的重视。

    推进器官移植科研 试制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为了促进国内新生的器官移植科研工作,谢毓晋在极度困难的科研条件下,接受了湖北省科委下达的试制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科研任务。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试制成功,经过临床试用证明,对器官移植手术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控制免疫排斥作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该项科研成果于1982年通过部级鉴定,确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卫生部甲级科研成果奖、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现已正式投产供应全国。
, 百拇医药
    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科研队伍 寄望后生迎头赶上 1980年,谢毓晋应邀参加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免疫学会议。会后他访问了法国、联邦德国和奥地利。1981年,他又应邀对联邦德国作了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回到了阔别40年的母校富来堡大学,会晤了当年的导师乌尔曼教授和同学们。他的这次访问对了解国际免疫学科研动态和沟通学术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次出访使他深深感到10年“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免疫学大大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亟需迎头赶上。谢毓晋为了及早地向国内科技人员介绍受到国际广泛重视的经C.米尔斯坦因(C.Mikstein)和G.奎勒(G.Kokker)合作研究的单克隆抗体技术,不辞劳苦地起早贪黑阅读了大量国外最新文献资料,写成综述,在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举办的专题讲座上连续六次作了题为《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综述报造,除对单克隆抗体的原则、方法、性质作了阐述外,着重介绍了单克隆抗体在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测定,在淋巴细胞亚群鉴别与功能测定,在寄生虫、肿瘤病学、移植免疫、细菌学、病毒学、血液学、生化药物及干扰素提纯等11个方面的应用及展望。报告后,印成小册子散发,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他还制定了成立“单克隆抗体研究和生产中心”的计划,并选派科技人员分别到美、英、法、德等国进修,以采各国所长。同时积极筹备仪器设备。
, 百拇医药
    就在他顽强地攀登科学高峰的时刻,不幸身患肺癌。在住院治疗的日子里,他也未忘记他的科研计划和单克隆抗体试制工作的进展。在他弥留之际还感叹自己为人民所作的贡献太少。

    值得告慰他的是,在他去世五年之后,他计划中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车间,在国家科委、计委及卫生部的支持下,引进了国外设备,已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建成,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目前为止,该所已建立适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的杂交瘤细胞数百株。单克隆抗体技术发明者之一奎勒教授到该所访问和参观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谢毓晋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学不倦。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该所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都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现在不少人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学科带头人,成为研究员、教授等,为发展我国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制品科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