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专家 > 专家风采 > 预防医学专家
编号:213765
李河民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李河民

     李河民 (1922— )

    李河民,生物制品学家。他亲自参加领导并研制成功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为国际首创。在我国一系列重大疫苗制品如麻疹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的研制发展工作中均作出了贡献,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李河民原名蔡川燕,1922年6月1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的一个手工酱油制造者家庭。他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度过的。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从年轻时就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祖国早日摆脱被压迫的地位,日益强大昌盛。1944年他在日本东京医学专门学校的学习一结束,就回到了祖国大陆。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掀起内战,政府腐败,社会黑暗,人民继续遭受苦难,使他非常失望和苦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给予李河民极大的鼓舞,使他看到了希望。1949年底华北地区发生了传播极快、不明病因的疫情。根据卫生部领导的指示,他和其他五名同志一起及时赶到察尔崩崩草原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证明此次疫情是肺鼠疫并推断该草原地区有疫源地,为控制和消灭该地区的肺鼠疫起了一定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诞生 1951年,李河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苏联深造。4年的学习,使他对病毒变异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获得了医学副博士学位。

    1955年李河民回国后被分配到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担任病毒室副主任,致力于提高病毒疫苗质量检定和研究工作。通常,儿童种了牛痘苗后发热,接种局部红肿、疼痛,最后接种处留下瘢痕,这似乎是正常现象。但李河民根据他掌握的病毒学知识,认为这是病毒毒力造成的不良反应,便研究以病毒在离体组织培养的方法来取代在动物体内传代的方法,从而使病毒的毒力降低,后来,研制成了接种人体不留瘢痕的“无瘢痕牛痘苗”。可惜他的这一成果被某些人反对而未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流行性乙型脑炎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为此,周恩来总理曾指示国内病毒工作者尽快研究乙型脑炎的防治方法。当时,国内外在预防乙型脑炎方面都使用死疫苗,这种疫苗是用感染病毒的鼠脑做成的。注射了这种疫苗后,有的产生了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对于这种现象,在原因分析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由于死疫苗效力低,在使用后仍不断出现乙型脑炎病人,李河民在翻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研制用量小、免疫持久性长、效力更高的乙型脑炎活疫苗的设想。于是,从1956年开始,他带领几名青年助手,在设备简陋的实险室,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研制乙型脑炎活疫苗的工作。他们首先想从自然界里分离出毒力较弱的毒株,但没有成功,后来便把主要研究精力转到细胞培养传代的方法上面。经试验证明鸡胚细胞和地鼠肾细胞上的病毒都能很好地繁殖。最繁重的工作是选择原始毒株,他们对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70多株毒种进行选种,进行对病毒毒力减弱方法的研究,所挑选的毒种在鸡胚细胞中连续传代200多代,但仍未发现毒力有明显减弱。这时,有人曾断定,乙脑病毒的毒力不可能减弱,李河民的同伴们也开始怀疑这项研究成功的可能性。李河民却认为探索科研课题应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鼓励大家不要泄气,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他们又将这株乙脑毒种在地鼠肾细胞中传代培养,经传代100代后再用蚀斑技术挑选弱毒颗粒12次,终于在1966年培育出稳定性和免疫性都好的乙脑活疫苗弱毒株SA5—3株。这种疫苗经300多万人接种观察,证明是安全的并有一定的免疫力。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李河民并不满足,他认为这株乙脑减毒株免疫性还不够满意,需要提高。于是,在他的动员下,根据他们自己的科学实践经验,采用乳小白鼠皮下连续传代的方法,使免疫性显著提高,再经蚀斑技术,终于成功地筛选到一株高度减毒、稳定性好、不易返祖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株SA14-14-2株。
, 百拇医药
    国际上也有人进行这项工作,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的学者也获得了乙脑减毒株,但不是残余毒力太高就是免疫力差。

    李河民等人的这项科研成果属于国际首创,被评为198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列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并于1990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引起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专家的重视,纷纷来信索取资料。美国学者对此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大量生产该乙脑活疫苗供发展中国家使用。

    乙型脑炎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扩散宿主。受孕的母猪受感染后易造成流产和死产。为此,李河民等又将上述乙脑减毒活疫苗在上海市郊等地用于免疫母猪43万余头,结果在预防怀孕母猪死产、流产方面获得显著效果,仔猪存活率由50%提高到90%以上。这项科研成果受到农业部的重视,被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

    精心研制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和兽用狂犬病疫苗 在我国的麻疹活疫苗的研制工作中,李河民也是主要参加者之一。人在接种了麻疹疫苗以后是否就得到了终身的免疫?国外学者认为,人在一次接种后就可产生持久免疫,但李河民却认为应通过科学实践,方能搞清这个问题。于是,他参加并指导了麻疹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的课题研究。他们通过长达15年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观察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后虽免疫持久性较长,但免疫成功后仍有少数人受自然麻疹感染而发病。他们发现人工免疫和自然麻疹感染两者所产生的血球溶解抑制抗体和血球凝集抑制抗体的比例和变化规律有所不同,这对制订合理的计划免疫方案,控制和消灭麻疹病有着重要意义。此项科研成果于1983年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 http://www.100md.com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