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830
张毅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他十分重视基础理论课,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基础理论课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医科学生基础课学好了,临床课就容易学,基础课只学一次,而临床课则学一辈子。因此,他对基础课学时的分配、师资力量的安排、实验室的建设都作了合理的安排,保证了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他一直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学生勤于动手,重视实践。在全院各科教学中,他反复强调要按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产密方法)进行教学。各科教学内容不要重复太多,教学时数要减少,自学时间要增加。为了使同学有更多动手机会,他提出各课程实验小组编组人数不要过多。1961年卫生部进行全国医学院校教学质量检查时,大连医学院学生实验考查成绩优良,受到赞扬。在领导临床教学中,早在1954年,他就提出要解决好医疗与教学关系的意见,强调附属医院各科室要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加强了教学和医疗工作。

    张毅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在教课期间,他认真备课,在精练内容上下功夫。他讲课一贯以少而精、逻辑性强闻名全校,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有的教师曾说:“张教授讲课,一句也不能丢。”
, 百拇医药
    他在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时,总是教导他们要重视科学的思维与开创精神,这样即使在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创出高水平的成果。50年代,他的第一批研究生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论文。他主张放手让青年去实践,到科学的大海洋里去游泳。他反复强调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有多少事实讲多少话,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他经常为青年教师逐字逐句地修改讲稿,进行检查性听课。从50年代到70年代他先后培养了多批研究生,主办过高、中级药理师资进修班,还接收过许多由全国慕名而来的进修生,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药理学专业人才,分散在国内外,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或骨干。此外,对各地专程来访或来信求教的同志,他总是亲自接待,亲自回信,耐心指导,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帮助。1980年下半年,他已身患晚期癌症,当腹腔巨大的肿瘤迫使他不能坐着书写时,他就躺在床上,把研究生的论文稿垫在墙上,侧着身子为他们一字一句地修改论文。

    编著药理学教材 张毅在上海医学院讲授药理学时,都是沿用外国教材。这些书不符合我国国情,理论脱离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在1951年,他就为大连医学院编写了第一本药理学教科书——《应用药理学》。他历来主张教科书要重点突出,要有科学性、逻辑性,要简明扼要,既能反映国内外新成就,又要通俗易懂。他认为讲课要少而精,教材也要少而精,书不能越写越厚。1979年,他为《基础药理学》编写总论时,根据他多年来对药物作用的理解和构思,从五个方面归纳并提出了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既简化了内容,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 百拇医药
    30多年来,由他主编、编写和主审的药理学教科书或参考书共12部,多数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及医疗、研究单位所采用。这些教材、参考书内容丰富新颖,有些属国内权威性著作,深受广大读者和药理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为了编写这些教材,他几乎放弃了自己全部休息时间,而乐此不疲。1980年,他已卧床不起,还对家人说:“我还有5名研究生未毕业,还想编几本书,如果再给我一年时间,我就满意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仍是为人民多做贡献。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药理 早在1921—1926年,张毅在湘雅医学院学习时,每逢暑假回家,他除抓紧时间复习课程外,总要挤出时间学习父亲的中医手抄本,钻研中医药知识。他还利用当地中药材,结合自己所学西医知识,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外科疮疖,收到良好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并认为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是我国在医药事业上能赶超世界水平的捷径。他以身作则致力于中草药的研究,坚持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整理中草药。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助手们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系统地研究整理了具有利尿、降压、抗癌、降血糖及止咳、平喘等类别中草药百余种,并对有效单体的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论据,整理并发扬了祖国医药遗产,而且在中药药理研究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在组织领导全院科研工作方面,他提倡搞大协作,破除门户之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学科角度共同搞清某个问题。在他的主张与推动下,学院曾组织临床与基础有关学科的协作组对急腹症的理论与医疗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使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张毅在病重期间仍念念不忘他为之奋斗30余年的大连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关心两院的办学,关心人员的去留,体现出他对医学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在他弥留之际,他要求组织上将其遗体进行解剖,并将肿瘤做成标本,献给教学、医疗和科研。他把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

    (作者:王琍文 苏成业)

    简历 1902年11月18日 生于湖南省宁乡县。

    1921—1927年 在湖南湘雅医学院、武汉医学专科学校学习。1927年任北阀军第十一师叶挺部队上尉军医。,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