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940
梁晓天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梁晓天

     梁晓天 (1923— )

    梁晓天,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他在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面造诣颇深,特别是简化了ABC和AA′BB′系统的解析方法,并编著了《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析和应用》,为推广应用该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率先应用各种谱学技术测定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我国应用现代方法测定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先驱者。

    梁晓天,1923年7月28日出生在河南省舞阳县伏牛山脚下一个叫做小汤庄的小山村。父亲是清末秀才,三个哥哥均上大学。梁晓天从小在父兄的熏陶下,聪明好学,4岁学算术和写字,6岁入小学,8岁时,曾为了寻找1十2十3十4……的简便方法,独自思考,演算了4天,将1—100的数字逐一验证,得出;将最小数和最大数相加乘以他们的个数,再除以2就是他们的总和(例(1十11)×11÷2=66)的“规律”而获得老师的赞誉。他不仅刻苦钻研数学,对《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名著也有浓厚兴趣,经常手不释卷,读到深夜。他12岁在报考舞阳县立中学时,主考老师读到其作文中“苍蝇日见少,小鸡日渐肥”的佳句,大为惊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到商丘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汉中西北联大师大附中高中部。他仅靠微薄的助学金维持生活和学习,没有钱买书,就自己动手抄他因连续3年学习成绩名列全班之首,受到学校的嘉奖,并获准参加了1942年夏令营。在夏令营活动中,他拾到一只金表,立即上交营部。营部负责人亲题“见利思义,临财不苟。拾金不昧,脍炙人口。青年之范,古道可风。特书数语,祝君成功。”的条幅作为嘉奖。他19岁考入了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46年毕业后曾在家乡开元中学任教。1947年与开封艺专毕业的杨修彰女士结为伉俪。次年2月他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系研究生院学习,1952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他毕业时,朝鲜战争正在激烈进行。1953年,战争刚一结束,他立即辞去哈佛大学的职务,积极进行要求回国的斗争。但他手持的是国民党政府的护照,因中美无外交关系,要回祖国大陆,谈何容易!他先托人在英国找了一个工作,想从已和我国有外交关系的英国再辗转回国。但美国移民局根本不受理。他又计划去巴西,再绕道回国,又失败了。移民局说:数千名学习工科的中国学生没有一个人会获得离境。一次次碰壁,他并不气馁。为了寻求舆论的支持,他曾给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写了《美国国务院不应该扣留中国留学生》的署名信,揭露美国政府阻挠中国留学生归国的无理行径。他还起草了《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公开信》,与张家骅等几十名中国留学生联名指责美国政府违背国际贯例的做法。他们自己凑钱买小印刷机,将上万份公开信向美国各阶层广泛散发。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我国政府和美国进步舆论界的同情和支持。1954年5月29日,美国《纽约世界电讯与太阳报》发表社论,批评美国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错误政策。6月14日,又有6名美国人致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政府扣留并未犯法的中国留学生“是和美国政府司法原则不相容的”。我国《人民日报》也就这两封信于1954年6月24日和8月29日先后以《让在美国的我国留学生和侨民回国》、《美国政府继续无理扣留我国留学生》为题发表消息,要求美国政府同意他们尽快回国。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在日内瓦与美国政府就中国留学生回国问题进行了7次谈判。最后,我国同意释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虏的美国飞行员,美国则宣布了在美国的中国科学技术人员第一批归国人员名单,其中就有梁晓天。当他得知这一喜讯时,情不自禁赋诗:“借问飞何急,天涯归故林;枝丫傲风雨,鞠护有深思。”1954年9月,梁晓天回国,1955年1月,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1958年8月,改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后任研究员。
, 百拇医药
    梁晓天回国后,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勉励。然而这段光荣历史在“文化大革命”中却成了被审查的“疑案”,全家也因此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即使这样,他仍和同志们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研制出抗菌、消炎新药鱼腥草素片和穿心莲片。粉碎“四人帮”后,方毅副总理接见了这批科学家,亲自为他的“疑案”彻底平反,并在《光明日报》上予以公布。

    梁晓天博学、多才,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不但能写诗填词,而且练就一手好书法。他常将自己的诗作用遒劲的隶书写成条幅赠给友人留作纪念。

    1983年,他写信劝旅居海外的朋友回国探亲,信后附有一首诗写道:“重洋乘风回,卅载沐朝辉。祖国无限好,游人胡不归?”他对祖国的一往深情,由此可见一斑。

    1981年,他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他被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化学会第23届(1990—1994)理事长、北京测试学会理事、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药学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河南化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北京市专业顾问。他还担任《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k Letters)主编、《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副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有机化学》和《化学学报》编委,兼任《四面体》(Tetrahedron)、《四面体通讯》(TetrahedronLetters)、《四面体计算机技术》(Tetrahedron ComputerMethodokogy)、《药用植物》(Pkant Medica)等杂志的顾问编委,亦是原联邦德国药用植物学会会员。, 百拇医药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