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946
谢宗万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又如通过功劳叶药物基原的调查研究,他澄清了历代传统药用的功劳叶是冬青科的枸骨叶,而不是现代植物分类学上所述的小檗科的十大功劳,为国家药典收载枸骨叶作功劳叶提供了本草文献上的依据。

    谢宗万之所以重视本草学的钻研和应用,是由于他认识到:本草学是祖国医药学大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生药如果脱离本草学,就整个割断了历史;生药研究脱离了祖国医药学的体系,丢掉了特色,背离了国情,就势必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反之,生药的研究与本草学考证一旦相结合,顿时生机盎然,犹如长江万里,源远流长。由于他对本草学的刻苦钻研,故能总结出一整套中药品种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

    潜心于中药品种理论研究 谢宗万不但重视实地调查和解决中药混乱品种问题,他还十分关注中药品种的理论研究。只有加强各个领域里的理论研究,才有可能较好地解决本领域的实践问题,而传统中药学的理论,从来都是以药性理论为核心,至于中药品种方面是否有理论,前人未有论述。谢宗万认为,中药品种繁多,是中医药伟大宝库的物质基础,应该在研究中药品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在现代应用中药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补充和发展中药理论,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解决有关复杂品种的问题。
, 百拇医药
    近年来,他在总结历代本草沿袭、变迁与发展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中药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长期延续或迅遭淘汰以及发生变迁的发展规律,从而创立了“药材品种延续论”与“药材品种变异论”这两个有关药材品种的新论点。其后,又陆续提出药材“新兴品种”优选论;药材基原(品种)的单一性与有限多原论;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的关键在于“统一药名”论;优良品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论;解决伪劣、混乱品种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道地药材”论;品种相近、性效相近论;品种虽同,在一定条件影响下性效可变论;研究中药品种,立足本国,放眼世界论等论点,为中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现在此“十论”,已汇成专著《中药品种理论研究》,1991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2年2月12日,该项成果通过了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谢宗万首次提出的十个全新论点,全面地分析讨论了中药品种诸多问题的复杂性、形成的历史原因及有关的规律性,并上升成为系统理论,是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突破,对于中药复杂品种的整理研究、中药新品种、新资源的开发、道地药材的发展、药名的统一等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可以说谢宗万是中药品种理论的创始人。
, 百拇医药
    谢宗万不但重视古人的经验,也重视现代中药师傅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贵重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经验。他主张从中汲取其精华,并从科学的角度给以总结提高。

    谢宗万在中药原植物定名方面也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主张植物的命名应在国际命名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适当考虑 结合生产与医疗实际。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他认为白苏与紫苏、川谷与薏苡、东北大活与白芷的学名都应有所区别,不宜过分强调所谓大种概念,应实事求是,该细分的就得细分,不宜统得过死。他坚决反对把历来公认的两个不同药物的原植物用同一个学名来表示。种以下的单位适当应用是合宜的。他在1989年《中药材》杂志中发表的《多原性药材取名的原则与方法刍议》一文,为统一药材名称和解决“异物同名”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近10年来,谢宗万和所内其他同志一起合作编写的一部大型的《全国中草药名鉴》收药1万种以上,分《同物异名集》与《异物同名集》两大部分,1991年底脱稿,全稿约600万字,已交出版社出版。

    在70年代,由全国九省二市协作编写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二册(400余万字)和《全国中草药汇编彩色图谱》(收彩图1152幅)即由谢宗万担任主编。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中草药巨著,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时获科研成果集体奖。另外,由他本人担任的“50种中药材复杂品种的研究”,于1987年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成果一等奖;由谢宗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的“中药秦皮药材学的研究”,1989年,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七五”攻关项目“常用中药的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茵陈”,1991年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年来,他又主编了Medicinak Pkants inChina(英文)一书,198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出版,行销世界60多个国家。
, 百拇医药
    此外,他还担任过大型著作《中药志》和《原色中国本草图鉴》的编委,为该书的编审做了一定的工作。

    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中药科研人才, 1978年,谢宗万承担了首批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他将自己多年来科研的宝贵经验全部倾注于研究生的培养中。对于自己的学生,他首先通过直接交谈与间接了解,对于他们的兴趣、特长等做到胸中有数,以便因人施教,扬长避短。在研究课题的选择时,他从不以个人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他提倡学生要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在研究工作的每一步骤,从文献收集、开题报告、实验记录至论文脱稿,他都严格把关。对学生的论文,他也是逐字推敲,认真修改。正是由于他教学有方,在他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中,无论是秦皮、辛夷的生药学研究,还是《本草品汇精要》、《本草原始》的本草学研究,都有新的发现和创新,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近年来,他所指导的学生已迅速成长,成为科研、教学骨干。有的已成为国家、部级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并分别获得过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及青年药学工作者优秀论文等多种奖励。这一切,都凝聚着谢宗万的心血。,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