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专家
编号:213950
周同惠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在周同惠的领导下,药物研究所分析室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研究室,它担负着药品的质量控制、植物药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析、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和药物代谢的研究,以及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重任。药研所建立以来,获奖和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百余项,其中大部分成果都浸注着分析室科技人员的辛勤汗水,当然也凝聚着周同惠的心血。

    周同惠自1953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80余篇科研学术论文,并主编或与他人合作撰写了8本学术专著。他主持的“尿中甾体同化激素检测研究”获得了1988年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参加研究的“棉酚药理和化学研究”获198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他参加过的其他工作如“麦角和泼尼松的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周同惠是我国著名的仪器分析和色谱学专家,在许多学术团体、社会团体和学术刊物编委会中任职,曾先后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自然科学(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及分析化学组组长,国家科委海洋环境保护测试测量控制组顾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科研仪器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药典委员会委员,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及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药物学与药理学分册》编委,《分析化学丛书》、《药学学报》、《药物分析杂志》、《色谱》副主编,《分析化学》、《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分析测试通报》等杂志编委,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医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等。他在国外也享有一定声誉,现在还是美国《水、空气和土壤污染》杂志(water,Air and Soik Pokkution)和英国《植物化学分析》(Phytochemicak Anakysis)的编委。
, 百拇医药
    1986年,周同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院所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89年,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0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并被评为亚运会组委会先进工作者及北京市“健康卫士杯”竞赛先进个人。1992年,他再次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同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致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拓电化学和色谱分析 周同惠回国头几年,国内的实验条件比较差,许多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为了迅速提高我国药物分析研究工作的水平,他克服重重困难,将电化学和色谱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植物药和中草药的分析,在药物分析方法的多样化方面起了开拓性作用。如在茴蒿中山道年的极谱分析中,他所采用的方法简便快速,曾用于茴蒿栽培选育良种等,1959年,获得卫生部的技术革新奖。又如,麦角中的麦角新碱是妇产科常用药物,过去全靠进口。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在50年代初就开始了麦角的研究,他回国后也参加了协作。在他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麦角的纸色谱法、柱色谱法,取代了过去的溶剂提取法。这些方法能测定单一生物碱含量,方法准确可靠,而且提高了工效好几倍。为将此法用在麦角新碱的发酵制备提取,以使该药由变进口转为出口,他倾注了不少心血,做出了很大贡献。
, 百拇医药
    60年代初期,他在负责分析室工作时,就和同志们一起制定了分析室的两大发展方向:(1)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2)新技术、新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他始终坚定不移、满怀信心地领导着全室向这两个目标探索和前进。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他们在这两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草药研究方面,至今已经建立了常用中草药和植物药包括单味药和复方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100余种,其中,周同惠直接领导和参与的就有30多种。除茴蒿和麦角外,他们还研究了洋地黄强心甙的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分析方法,一叶获碱的极谱分析,香薷等挥发油成分分析,番麻皂甙元的非水滴定和比色方法,黄连、颠茄等生物碱的安培滴定,槟榔、贝母等生物碱的离子交换测定等多种方法。60年代初,许多中草药的活性成分还不十分清楚,而且缺少必要的对照品,为此,他领导全室同志进行了中药主要成分通用分析方法的研究。生物碱类、强心甙类、黄酮类、葱酿类、香豆精类、甾醇类等主要成分通用分析方法的研究,既培养和提高了年轻科技人员的水平,又为以后中草药的分析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在他直接领导下,都很快被应用于药物分析,并加以发展。特别是在电化学分析方法和各种色谱分析方法上,他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他将极谱分析、库仑分析、离子选择电极等方法应用于有机药物和中草药成分的分析,都取得显著成绩,如黄连素、辛可宁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棉籽中棉酚的库仑滴定等。在他的率领下,各种色谱方法,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都已广泛用于药物和中草药的研究,并受到国内同行的重视和赞赏。
, http://www.100md.com
    创建兴奋剂检测中心填补我国空白 周同惠开拓的另一个领域是兴奋剂检测工作。1984年,亚奥理事会决定1990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按照规定,中国必须承担运动员兴奋剂检测任务。1985年,国家体委决定筹建我国自己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这个检测实验室需在1989年通过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考试并得到承认,才有资格在亚运会时从事兴奋剂检测工作。国家体委为此曾与北京不少单位联系,希望能取得帮助,共同建立此实验室。但由于此项工作难度太大,各单位均不愿承担。1986年夏,周同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从1986年10月开始,他带领药物研究所分析室一些科研骨干和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有关同志一道,开始了兴奋剂检测中心的筹建工作。他担任兴奋剂检测中心主任,亲自过问人员挑选、分组安排、查阅文献、收集对照标准品和服用药物的阳性尿、研究分析检测方法、订购试剂及安装调试仪器等一系列工作。到1988年底,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建立起刺激剂、麻醉镇痛剂、β-阻断剂、甾体同化激素和利尿剂5大类100种禁用药物的分析检测方法。自1989年3月起,先后接受了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3次预考(每次10个未知尿样)、2次水平测试(每次4个未知尿样),所得测试结果全部正确。最后于1989年11月9日进行正式考试,分析检测10个未知尿样,在不到24小时内,又得出全部正确结果。监考官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兴奋剂和运动生化分委会委员、原民主德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主任Ckausnityer博士表示满意,并说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是他监考过的5个实验室中给出结果最快的一个。其后经兴奋剂和运动生化分委会讨论通过,由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医学委员会主席梅罗德亲王在1989年12月8日致函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正副主任,正式通知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为合格的实验室。于是,我国成功地建成了世界上第20个、亚洲第3个、第三世界第1个兴奋剂检测实验室。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在兴奋剂检测这个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意味着在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我国可以独立承担兴奋剂检测工作,并能承担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一切国际比赛的兴奋剂检测任务。这项工作填补了我国的一个空白,为国家节约了几十万美元,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科研人才。为此,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于1990年4月13日受到了卫生部、国家体委和北京市政府的联合嘉奖,1991年,周同惠领导的兴奋剂检测研究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特等奖。,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