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编号:214090
吴贻谷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公众科技网
     中医学概论的编写与出版,不仅成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而且被广大中医温课和中医带徒用作参考读物,在全国医学界产生很大反响,据不完全统计,初版、再版,各地先后印刷数10次,发行量累计达100万册以上。在这部著作的编写中,吴贻谷从接受任务到再版修订结束,从起草初稿到参加复审,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在学术上他强调编写《中医学概论》要突出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要求编写要着眼于中医学理论的系统研究与总结,使学习者能够从理论的角度把握中医学,用以指导实践。例如,他认为古代医学中“人与天地相应”的有关叙述,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极其重要的部分,但在古典医著里只有散在的记载,有的文简义深,说理不清,有的夹杂唯心主义色彩,难以令人信服。在医疗实践中显得薄弱,往往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有鉴于此,《中医学概论》将此列为一个重点章节,总结性地从“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地土方宜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机能”和“‘人与天地相应’在医学上的实用意义”等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发性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吴贻谷还认为讲求医德是中医的优良传统,上自中医经典《素问》、《灵枢》,下至宋、元、明、清历代名医著作中都列有专篇、专章或专节,是对医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教材。因此,在初版的附录中列入“医德”一章,后来事实证明,“医德”是高等医学教育中重要的一课。
, 百拇医药
    《中医学概论》的总体框架结构,章节的设置与安排,以及大小标题的确定,都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在50万字的篇幅中容纳了代表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及临床医学的主体和精华,而且做到系统化、条理化,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反映了中医学体系的基本面貌,这一著作模式在50年代来说是颇有创新意义的,因而受到较高的评价。就在第二版《中医学概论》出版的1959年,吴贻谷被评为学院先进工作者,翌年先后出席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教群英会。

    在中药学科领域长期艰苦努力 从事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 取得建设性成就 吴贻谷在完成《中医学概论》等教材编写工作中,旋即投入编纂中药学专业工具书的工作。相继主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部大型中药学专业工具书《中药大辞典》,以及《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药学》、国家课题《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中药方剂分支学科等权威性的工具书。其中又以《中药大辞典》一书的编纂时间最长、用功最勤、费力最多。

    《中药大辞典》是迄今为止中药学著作篇幅最大的一部巨著,全书共1000万字,选收中药5767味,绘制插图4500幅以上,既广收古代医药资料,又博采现代中外文献,资料取舍精当,编纂体例严密,检索全面便捷,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药学界评论此书:“无论在篇幅、收药数、深度、广度、科学性哪一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本草纲目》的水平”。而为达到这样的水平,编写工作走过漫长、艰辛的道路。
, 百拇医药
    《中药大辞典》的编写工作,是为了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展开的。当时中医工具书非常缺乏,应用的还是30年代出版的书籍,内容古老陈旧、精华糟粕并存,远远不能满足医疗、教学、科研等发展的需要。南京中医学院决心编一部比较全面的、实用的、新的中药辞书,起步于1958年冬季,初由少数教师带领部分进修学员进行,1959年冬吴贻谷根据组织安排,率原《中医学概论》编写组人员,转入《中药大辞典》编写组,加入该书编写组中心组参与领导工作,1961年起担任《中药大辞典》编写组组长,直至1979年《中药大辞典》全书出版。此项工作难度极大,从起步到完工历时近20年,实际编写时间亦有13年之久,其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11月至1966年6月,为编写初稿阶段;第二阶段从1972年4月至1978年,为修改、补充、审稿、定稿、誊清校对、审读清样阶段。当时编写力量单薄,编写经验不足,物质条件既差,又无专用经费,尤其是随着编写工作的逐步深入,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澄清一组药物的名实混淆,往往要查阅数十种参考资料;为了追查一个名称的原始出处,有时如同大海捞针;为了改进体例中的某一做法,常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回头返工。作为编写组组长,吴贻谷团结各学科的编写人员,注意发挥集体智慧,克服了多种困难。在工作中他主张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以弥补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在撰写和修审稿件时,他提出“条条追根,字字落实”,成为大家的共识,据此原则,在《中药大辞典》内引用的古今文献,其引文大都经过认真选择,二手资料则尽力查对原著,或追查较早的文献;部分现代临床报道,也进行了通信核实,严格的要求,提高了本书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经过几番拼搏,一部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系统总结中医传统用药经验,基本反映1949年建国以来中药科研成果的图文并茂的巨著,终于诞生。填补了我国现代中药大型工具书的空白,1978年《中药大辞典》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 百拇医药
    因为《中药大辞典》实际应用价值较高,初版第一次印刷12万套,尚供不应求,现在此书已有多种版本。其中国内大陆出版两个版本,即1977—197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版的初版本,198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缩印本;香港一个版本,即香港商务印书馆1978—1980年向海外发行的初版缩印本;台湾两个版本,即1979年台中市昭人出版社编辑部的翻印本和1981年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的新编本;日本国一个版本,即1985年东京小学馆全书翻译出版的日文本。据日本《现代东洋医学》杂志1985年第6卷第4号报道:《中药大辞典》经过各领域的专家和翻译100人的努力,用了5年时间译成日文本,于1985年11月在日本出版发行,并介绍说:此书内容最详最新,是中药辞典的最高峰,称作中药大辞典之集大成,的确名实相符,确实是东洋医学和药学工作者必备的名著。,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