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律失常 > 信息4
编号:216036
性别与心律失常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39期
性别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有关。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孕期和绝经期,均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治疗上应区别对待。此外,男女之间在电生理学特点及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室性早搏和射血分数低下等方面亦有不同。

    心电图的性别差异

    (一)心率

    1920年,Bazett首先发现,女性的静息心率较快。Bazett的研究提示最大运动耐量是心动周期长的唯一相关因素。这种差异可由窦房结活性不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和(或)离子通道的数目、分布及行为不同引起。性激素可能参与了心率的调节,但此现象于5岁时即可出现,因此,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显然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唯一原因。

    (二)QT间期

    女性QTc长于男性。女性与男性相比,心率下降时的QT间期明显延长,因此,在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服用延长心室复极的药物时,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心律失常的性别差异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

    男性无症状心动过缓多于女性,但关于症状性心动过缓的性别差异,报道很少。在瑞士起搏器置入注册登记中,1997年和1998年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置入起搏器的人群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而因窦房结疾病需置入起搏器的人群中,女性显著多于男性。遗憾的是,上述结论缺乏对年龄因素的校正,可靠性不够。

    (二)室上性心律失常

    无症状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分布没有性别差异,但某些类型的室上性折返心动过速(SVT)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布。一般而言,旁路所致心律失常,男性比女性多1倍;房室结双径路所致心律失常,女性较男性多1倍;旁路所致的逆向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女性,男性则主要是显性旁路。电生理研究证实,由于女性房室结慢径路的不应期显著短于男性,早期心房除极通过快径路引起右房折返的可能性相应增大,因而容易触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百拇医药
    (三)房颤

    在整个年龄组中,女性患者房颤的绝对数和男性相等或多于男性。此外Framingham研究的最新资料表明,房颤对女性生存率的影响大于男性,而且房颤的危险因素也有性别差异。虽然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瓣膜病均是房颤的重要预测因子。但在男性中,房颤与心肌梗死显著相关,而女性房颤与瓣膜病则显著相关。该研究同时证实,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出现房颤。

    女性房颤的临床过程较复杂,主要表现在房颤起始时的心室率较快,持续时间长,与男性相比,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后不容易保持窦律。而且,非风湿性女性房颤患者发生栓塞性卒中的机会也较男性大。

    (四)室性心动过速和猝死

    Framingham研究调查了男女猝死的发生率。在该研究28年的随访中,2011例男性中有171例、2534例女性中有86例猝死,猝死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猝死率在任何年龄组均高于女性。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晚发和男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显著多于女性。其次女性少有室性心律失常,即使与男性有相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疾病,包括心脏骤停后的幸存者,女性也不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还不清楚。并且研究还发现,女性室性早搏的出现与猝死的危险增加无关,虽然女性有较快的心率,但快心率只是男性猝死的危险因子。男女猝死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在男性中,左室肥厚、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吸烟、体重和室性心律失常是危险因素。在女性中,肺活量减少、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水平升高则是危险因素。此外,由于女性有更长的QTc,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有更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校正其它的危险因素后发现,QTc延长显著增加了女性心性死亡的危险。
, http://www.100md.com
    (五)先天性LQTS,Brugada综合征及获得性LQTS

    女性与男性相比较易发生与先天性、获得性长QT综合征(LQTS)有关的心脏事件。在最近的国际LQTS注册调查中,青春期男性较女性容易发生晕厥、非致命性心脏停搏、不明原因猝死等心脏事件,而青春期后女性受累者与先证者则易出现心脏事件,这可能与成年女性QTc较长有关。另外,Brugada综合征及东南亚青少年不明原因猝死综合征几乎均累及男性。获得性LQTS则以女性多见。Makikar等人的一项调查显示,322例与药物相关的多形室速病例中,女性占了70%。

    激素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律失常发生的性别差异提示,不同性别的电生理特性不同,可能与激素对离子通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不同以及QTc的差别有关。

    此外,流行病学资料还表明,雌激素可对抗房性心律失常。女性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而行射频消融术者年龄大多在40岁左右,这一时期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SVT发作频繁,症状明显。实验研究提示,雌激素有肾上腺素能拮抗和钙拮抗效应,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而且,在心房肌上已检测到雌激素受体(在心室肌上则未检测到),这些均为雌激素替代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依据。

    总之,激素的电生理作用还不明确。一些目前还无法明确的问题包括:①在获得性与先天性LQTS中雄激素对心室复极化的有利作用是否可解释男性较少出现心律失常﹖②雌激素对心室复极化的有害作用是否会增加获得性、先天性LQTS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③性激素对心房、心室肌的电生理作用?④雌激素或其他性激素受体在心房、心室以及不同心肌层的分布是否有区别?⑤激素替代治疗在控制心律失常方面的价值?, 百拇医药(王学东贾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