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动脉硬化症
编号:216405
脑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疗——访杨牧祥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37期
     杨牧祥教授,早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已40年,现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牧祥教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舌诊,长于内科,尤精于脑血管疾病及肺病的中医诊断治疗。日前记者就脑动脉硬化症的有关问题向他进行了请教。

    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病机理及辨证,杨教授认为,脑动脉硬化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基础,其形成与脂质代谢障碍、血管壁本身代谢异常、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血小板的聚集等因素有关。该病所见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眩晕欲仆、项强肢颤、步履不整等症,他认为多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肝阳化风,痰瘀阻滞而成。实验室检查所提示的血清胆固醇增高、血液呈高粘高凝状态、眼底小动脉迂曲、变细,动脉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迹存在等现象,也表明此病患者多有瘀血阻滞之象。

    基于以上认识,杨教授集多年治疗本病的经验,拟定了治疗该病的基本方眩晕方。药物组成有:天麻、钩藤、夏枯草、益母草、刺蒺藜、白僵蚕、胆南星、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虎杖、地龙、怀牛膝、桑寄生。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怀牛膝、桑寄生滋阴补肾以培其本;天麻、钩藤、夏枯草、刺蒺藜平肝潜阳;丹参、益母草、虎杖、地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胆南星、白僵蚕熄风祛痰,以治其标,标本兼治,治疗效果颇佳。

    杨教授认为,脑动脉硬化症在发展过程中,因患者体质各异,常表现为肝风夹痰、夹瘀、夹虚等证,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善察舌象,以辨兼夹而加减用药。舌苔腻者,证属痰湿中阻,肝风夹痰,治以眩晕方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舌偏红少苔者,证属阴虚火旺,阳亢太过,当合用知柏地黄丸化裁;舌偏淡者,证属气血不足,肝风夹虚,治以眩晕方合八珍汤加减;舌偏紫者,证属肝风夹瘀,治以眩晕方重用丹参、虎杖等活血化瘀之品。

    杨教授还认为,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理变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脉络瘀滞,这一认识对遣方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尤其是对舌质紫暗瘀象明显而屡治不效者,则采用水蛭、全蝎等虫类药,以活血逐瘀,搜剔络邪。对其中水蛭一药,杨教授更具独到认识。古今本草多谓其性峻猛,且“有大毒”,故世人多不敢用或用量甚微,或经焙炙后使用,意在去其毒性和减其峻猛之性,以防伤正。杨教授则认为,水蛭经焙炙后功效大减,加之用量轻微,难以发挥其活血逐瘀的功效。张锡纯曾赞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而瘀血默消于无形,真良药也”。因此,杨教授在治疗脑血管病时强调水蛭宜生用,每日用量6~10g,并经多年临床实践验证,水蛭祛瘀之功效明显,且无伤正之弊。凡病机系瘀血阻滞者,不论新疾沉疴及体质强弱,均可酌情配伍,疗效显著,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杨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