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216558
对高血压危险分层问题的讨论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2年第40期
     本报2002年9月19日第7版《读者点题》专栏曾就高血压危险分层问题展开讨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陈改玲博士来信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危险分层的要素为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状况。例如,一例高血压患者,5年前血压为190/110 mmHg,经治疗目前血压为150/90 mmHg 对他进行危险分层时,血压水平应根据目前的血压即1级高血压而不是治疗前的3级高血压,并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状况等做出准确分层。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同时决定于其他危险因素的水平、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因此,需对危险因素综合评估。我国1999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委员会根据中国国情,参照WHO/ISH指南及“Framingham心脏研究”观察对象(年龄45~80岁,平均60岁)的10年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资料,计算出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胆固醇、早发性心血管病、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病和肾脏病史中某几项合并存在时对日后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的影响,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4档。这样有利于决定什么样的病人应开始给予抗高血压治疗,并有助于确定病人的降压目标及达到此目标所要求的治疗力度。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需干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病人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状况。经过针对性地干预,就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状态发生改变。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危险。

    心血管病危险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呈连续性,据西方大量随机化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收缩压每降低10~14 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 mmHg,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1/3。据我国4项临床试验的综合分析,收缩压每降低9 mmHg,舒张压每降低4 mmHg,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4%。表明经过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降低。这样,我们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时,应该依据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才能反映治疗的收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