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妊娠并发症 > 子痫
编号:217193
治愈子痫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鱼场下坡王××之妻,24岁。

    初诊:1952年仲秋。

    主诉:妊娠近七月,肢面浮肿,头痛目眩,泛恶欲呕,因家道不丰日夜操劳不辍。一日突发肢搐神迷、目吊口噤、全身痉挛、乍作乍止。举家惶惶,不知所措,急遣人邀诊。

    诊查:发作时视其状,见四肢抽搐有力,面青唇紫,少倾抽定,诊脉弦滑,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询之烦热心悸,头目疼痛。

    辨证:为子痫,乃因素体血虚,怀孕期间血聚养胎,致阴血更亏。阴虚火旺,火旺则化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遂有此证。前者头痛目眩、泛恶欲呕,已是内风欲动之兆,乃不知静养,以致于此。倘反复发作,对于母体、胎儿恐有危害。其夫要求:保全大人,胎儿虽殒勿须顾忌。遂书方如下:

    先予熊胆0.6克,研末,冲入竹沥水15克,即服,以清热解痉兼涤痰涎(倘无熊胆,可以蛇胆或鸡胆代之)后服下方药。

    处方:秦当归12克 杭白芍24克 刘寄奴12克 桃仁泥9克 南红花9克 麦门冬9克 黑芝麻12克 嫩钩藤12克 紫贝齿15克 白僵蚕9克 苏地龙9克 条黄芩9克 磁雅连9克

    水煎,嘱服一剂,以观动静.翌日晨其夫来告,谓头煎服后抽搐渐平,随服二煎头痛亦减。病虽稍定,恐有复萌,原方药再服一剂,冀得无虞。

    药后再被邀诊,病妇脉缓神清,抽痛未作,惟口干纳差,肿势依然.再予育阴清热、养血活血、兼舒筋化湿之剂。

    处方;秦当归12克 赤白芍各9克 天仙藤12克 南红花12克 茯苓皮15克 宜木瓜9克 香附米6克 麦门冬9克 肥玉竹9克 女贞子12克 桑寄生12克 黄 芩6克 黄 连6克 白僵蚕9克 六神曲12克 两剂

    数年后,王某携一小儿走在途中,谈及往事,谓其妻服二诊方后,诸症悉退,搐未再发,并足月顺产一子,也就是此儿。

    [点评] 子痫的发病机理,主要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化火生风。《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肝阳化风,奔逆于上,则阳气不能柔养筋脉,而致筋脉拘挛绌急,气血运行也必因而涩带不畅;又因阴血既亏,则血液运行无力,也会导致血脉涩滞,络中血胚,故子痫发病过程中,瘀血的因素是存在的。同时由于肝气上旋,挟气血上奔于头,以致气血逆乱,冲任失调,胞宫供血不足,胎儿也将不得充分滋养。此时若单纯熄风潜阳,而不予疏利血脉,导血下流,则逆上之气血即不能速反,《内经》说:“气反则生,不反则死。”因此,“非惟胎妊骤下,将见气血涣散,母命亦难保全。”故对子痫的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针对病情,选用适当的活血化瘀品,有利于舒缓筋脉,调畅血行,导血下流,调养冲任,不仅能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从而缓解症状,而且能佐助镇肝熄风之品,有补阴益血、滋养胎儿之功。早年也曾恰守古人“用行血消血之剂,胎必坠而祸不旋踵”之戒,对子痫未敢骤用活血化瘀药,后应病人家属“但保大人,勿虑胎儿”的请求而试用之,竟得母子俱安,由此益感《内经》“有故无须。亦无殒也”之论,确是信而有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