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217297
三段法治愈骨疽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王××,男,34岁。

    初诊:1958年5月7日。因骨疽入院。

    主诉:患者腰痛数年之久,初起时痛时止,多在阴雨天加重,而后逐渐病重,蹲下起不来,俯身转侧均感困难,腰部左侧肿块(冷脓肿)约8×12厘米,不疼不痒,色白漫肿,木硬不坚,月余后局部顶端高凸,疼痛引及左胯。伴有咳嗽、心悸、自汗、盗汗、日哺发热,肢体日渐消瘦,乏力,食少。经某医院X光拍片检查诊断为“脊椎结核”,手术一次未愈而来求治于李老。

    诊查:入院后患者面色苍白,二目浮肿,精神疲惫,转侧困难,仰卧不能坐,第11、12胸椎和第1腰椎均高凸。腰部脓肿面积已发展到24×20厘米,顶端已溃,流出大量败浆脓液,并带有败絮状物,带有秽气味。体温9,200/立方毫米、淋巴20%、中性69%。

    辨证:肾阴亏损,脾阳不足为本病之本;但溃后脓血大泄,气血已亏为病之标。

    治法: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扶正托毒,佐以补肾为法。

    处方:生黄芪18克 高丽参9克 当归12克 白芍9克 熟地黄30克(砂仁3克拌) 川芎6克 茯苓9克 白术6克 某枸杞12克 银花30克 连翘12克 生甘草3克 生姜三片 小枣二枚 犀黄丸3克,早晨服。

    外用:拔毒散撒布疮面,以拔毒散药捻提脓祛腐亦可起到引流作用,帖拔毒膏,每日换药。

    服药三十八剂,心悸、自汗、盗汗已基本消失,面部浮肿已瘥,睡眠,精神较好,饮食略增。但仍午后发热,脓量未减,口干,咳嗽同前,腰胯疼痛,肢体痠楚,梦遗,小便清而频,大便溏,脉沉细,舌苔薄白,两颧潮红。查血沉51毫米/小时,胸透:有浸润性肺结核。改服青蒿鳖甲汤加减。养阴清热、以退虚热。外用红升丹药捻拔毒祛腐排脓,化腐散或50%升丹粉剂撒于疮面,帖拔毒膏,间日换药。

    处方:青蒿12克 炙鳖甲12克 牡丹皮9克 生地黄30克 知母9克 地骨皮9克 川贝母9克 何首乌30克 甘草3克 继服犀黄丸

    连服十数剂,虚热退,口干、咳嗽均减,余症同前。此乃肾阳不足,正不胜邪之故。宜温阳补肾、佐以扶正之品。

    处方:熟地黄30克 白芥子6克 鹿角胶9克 炮姜炭1.5克 肉桂3克 麻黄1.5克 熟附子6克 甘枸杞12克 当归12克 生黄芪12克 甘草3克

    服药五十八剂,症状缓解,腰痛减轻,遗精已除,脓水稠粘而一减,体温正常。血沉18毫米/小时。但仍咽干、气短,体力欠佳,食欲不振、头晕、睡眠不宁、便溏,脉濡数,舌淡白,面色苍黄。此为正气虚而邪气有余。拟以扶正、养阴为主,佐以解毒为辅。以四妙汤加味,兼服小金丹。

    处方:生黄芪24克 当归15克 银花30克 白芍9克 鹿角霜12克 天花粉9克 甘枸杞12克 黄精12克 石斛12克 菟丝子9克 知母9克 北沙参12克 甘草3克

    连服药八十余剂,症状基本消失,疮口仍流少量脓液。X光拍片复查病灶已稳定,脊椎间隙模糊不清。血沉16毫米/白血球总数11000/立方毫米、淋巴27%、中性69%。仍以四物汤加减,兼服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或小金丹交替内服,以巩固善后。于1959年3月症状消失,疮口愈合,体重增加,得以出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