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药名
编号:219802
美肤健肌的“白姓”草药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839期
     在金朝,有个皇帝叫章宋完颜琼,除了酷爱汉文、迷恋书画外,还对女性美容颇有研究。他配制的金国宫女八白散(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芨各112g,白芷75g,白附子、白茯苓各19g,另加皂角、绿豆少许,共研细成粉,每日化汤洗面,能令人面白如玉),深受金国宫女欢迎。无独有偶,元代宫廷也流行一种“七白膏”,由香白芷、白蔹、白术各40g,白茯苓12g,白芨18g,白附子12g,细辛12g,共研成细粉,用鸡蛋白调匀,制成丸子一般大小阴干贮藏,每天晚上洗净脸,再将药丸用淘米水磨汁,取汁涂于面部,即能增白。

    这些药名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姓白”。从中医象形学来说,带白字的药物一般具有增白润色的作用。

    白芷

    味辛、性温,《本经》说它“长肌润泽,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还是《玉容散》,白芷都是制作面脂的主药。
, http://www.100md.com
    白芨

    味苦、甘,性平。《本草纲目》曰:“挡黑、去野黯”。它主要是润肤白面、去瘢。如将白芨和白蔹各5钱,干胭脂1个,共研为粉末,用鸡蛋清调拌,敷脸令面容白嫩。白芨不但治野黯面黑,而且能医手足皲裂等,是古代美容的常用药。

    白附子

    味辛、甘,性热。《本草蒙鉴》曰:治面上百病,可作面脂,捣碎成细粉,以水调和,用来敷面,能治粉刺和雀斑。《千金要方》称:将“白附子1两,白芷半两,蜜陀僧1两半,胡粉1两半,共研成细粉,以羊乳和之夜卧涂面,旦以暖浆水洗之,不过三五天,即容颜红白油光”。白附子还能香身灭瘢疮。

    白蒺藜

    味苦、辛,性温。《本草纲目》曰:洗面黑,去野黠,洗瘢疮。
, 百拇医药
    白僵蚕

    味咸、辛,性平,《本草纲目》称“蜜和擦面,灭黑黯好颜色,或加白牵牛、白僵蚕末,水和掺之。”《圣惠方》取白僵蚕、白附子、白芷、山柰、硼砂各3钱,石膏、滑石各5钱,白丁香1钱,冰片3分,共研成细粉,临睡用少许水调和搽面治雀斑,人乳调搽更妙。

    白茯苓

    味甘、淡,性平。《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白茯苓既去黯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

    白丁香

    味辛,性温。白丁香为雄麻雀屎。用它浸蜜来治面疮和粉刺,能莹肌如玉。

    白牵牛
, http://www.100md.com
    味苦、辛,性寒。如将白牵牛研细,鸡蛋清调和,夜敷旦洗,可治面上雀斑。或将白牵牛浸酒三夜,先用姜汁擦面,后用此药涂面,治面部粉刺。

    白蔹

    味辛、甘,性凉。《药性论》曰:“可治面上疮疱”。如将“白蔹20铢,生矾石、白石脂各6铢,杏仁3铢,研末,和鸡子白,夜卧涂面上,旦用浆水洗之。”《干金要方》说:“白蔹、白石脂、杏仁各20g,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后夜涂旦洗,用于酒齄。”

    白术

    味苦,性温。《药性论》称:“主面光悦,驻颜去鼾。”用白术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致”。

    由上可见,“白姓”中药确有神奇的增白作用和护肤疗效。笔者使用一种“五白膏”,即将白芷、白芨、白蔹、白附子、白丁香、蜜陀僧等6味药捣碎研细,再调入蜂蜜或鸡蛋清成稀膏,临睡前洗脸后涂此膏于面部,次日早晨洗下,可洁面除黄褐斑,不妨试试。

    一个人的脸是一面镜子,若洁白如玉,充满魅力,会给人以美感。为了你的美丽,不妨试用“八白散”或“七白膏”,黑皮肤就会变白,粗糙皮肤会变嫩。惟有白里透红,才会与众不同。, 百拇医药(刘 娇)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牵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