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川贝母
编号:221646
川贝母 Chuanbeimu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百合科贝母属多种植物的鳞茎。

    

[历史]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名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

    

[原植物]



    1. 暗紫贝母 别名: 松贝母乌花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百合科 Liliace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草本,高15~25cm。鳞茎球形或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暗紫色。 叶除最下部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6.5cm,宽3~7mm,先端急尖。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略有黄褐色小方格,有叶状苞片1,花被片6,长2.5~2.7cm,外轮3片近长圆形,宽6~9mm,内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10~13mm,蜜腺窝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花丝有时密被小乳突;柱头3裂,裂片外展,长0.5~1(~1.5)mm。蒴果长圆形,具6棱,棱上有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

    分布于四川、青海。四川若尔盖、小金、南川等县有少量栽培。

    2. 川贝母 别名: 卷叶贝母
, 百拇医药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百合科 Lili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变化较大。鳞茎卵圆形。叶通常对生, 少数在中部兼有互生或轮生,先端不卷曲或稍卷曲。花单生茎顶,紫红色,有浅绿色的小方格斑纹,方格斑纹的多少,也有很大变化,有的花的色泽可以从紫色逐渐过渡到淡黄绿色,具紫色斑纹;叶状苞片3,先端稍卷曲;花被片6,长3~4cm,外轮3片宽1~1.4cm,内轮3片宽可达1.8cm, 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柱头裂片长3~5mm。蒴果棱上具宽1~1.5mm的窄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 百拇医药
    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

    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3. 甘肃贝母 别名: 岷贝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百合花 Liliace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草本,高20~30(~45)cm。鳞茎圆锥形。茎最下部的2片叶通常对生,向上渐为互生;叶线形,长3.5~7.5cm,宽3~4mm,先端通常不卷曲。单花顶生,稀为2花,浅黄色, 有黑紫色斑点;叶状苞片1,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被片6,长2~3cm,蜜腺窝不明显;雄蕊6,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柱头裂片通常很短,长不到1mm,极少达2mm。 蒴果棱上具宽约1mm的窄翅。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2800~4400m的灌木丛中或草地上。

    分布于甘肃、四川和青海等省。

    4. 棱砂贝母 别名:炉贝德氏贝母阿皮卡(西藏)、雪山贝(云南)。
, 百拇医药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百合科 Lili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草本,高20~30(~40)cm。鳞茎长卵形。叶互生,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1/3处,叶片窄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不卷曲。单花顶生,浅黄色, 具红褐色斑点;外轮花被片长3.2~4.5cm,宽1.2~1.5cm,内轮花被片比外轮的稍长而宽;雄蕊6; 柱头裂片长约1mm。蒴果棱上的翅宽约1mm,缩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 http://www.100md.com
    生于海拔3000~4700m的流砂滩上的岩石缝隙中。

    分布于四川、云南、青海和西藏等省区。

    

[采制]



    采挖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地区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 青海一带一般在7月采挖;四川、云南及甘肃地区约在5月间采挖。挖出后,洗净,用矾水擦去外皮; 亦有用盐水浸泡后晒干或用木炭烘焙至干,然后用硫黄熏后再晒干。

    

[药材及产销]

暗紫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unibracteatae 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本品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并出口。川贝母 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主产于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本品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和部分出口。甘肃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przewalskii 主产于甘肃南部、 青海东部和南部以及四川西部。梭砂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delavayi 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德格等地者,色白、质实、粒匀,称白炉贝;产于昌都、四川巴塘和云南西部者,多黄色,粒大,质松, 称黄炉贝,因具虎皮黄色,亦称虎皮贝,过去集散于打箭炉(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县), 故名炉贝。主销华北。
, 百拇医药
    

[化学成份]



    商品"川贝"的品种比较复杂。据报道,最初自商品川贝(Fritillaria ro-ylei Hooker)中分出贝母素丙(Fritimine)。其后自岷贝(F. cirrhosa var. roylei) 分出岷贝素甲(Minpeimine),无色针晶;岷贝素乙(Minpeiminine),无色菱晶。 自青贝(产云南丽江一带)分出青贝素(Chinpeimine),无色针晶;自白炉贝(产四川道孚一带)分出白炉贝素(Beilupeimine),无色棱状结晶;自黄炉贝分得无色棱状结晶(本品可能即贝母素丁 Fritimin-ine);自白松贝(产四川松潘一带)分得无色棱状结晶,熔点256°。以上多为27个碳原子的甾醇类生物硷。

    

[药材鉴别]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1. 暗紫贝母 鳞茎呈圆锥形或心脏形,顶端较尖,少数钝圆,基部较平或中央微凹,高0.5~1cm,直径0.4~1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大鳞叶近心形, 小鳞叶近披针形,紧裹于大鳞叶之中,只露新月形部分在外,习称"怀中抱月",将鳞叶剥开,可见细小的鳞叶及心芽。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而苦。
, 百拇医药
    2. 川贝母 鳞茎呈圆锥形或卵圆形,顶端稍尖或钝圆,高1~1.3cm,直径1~1.5cm; 表面淡黄白色,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形状大小近似;味微甜而苦。


    [点击上图放大]
3. 甘肃贝母 鳞茎细小,呈圆锥形、心脏形至长卵圆形,顶端稍尖或钝圆,高2.5~5mm,直径2~4m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两枚鳞叶大小悬殊,紧密抱合,无裂隙;味微甜。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4. 梭砂贝母 鳞茎呈卵状圆锥形或长卵圆形,顶端稍尖,基部多凸出略呈锥形,有的鳞茎盘残留须根,高1.2~2cm,直径0.8~1.3cm; 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习称"虎皮贝",外层两枚鳞叶形状及大小相似,偶有大小悬殊的,顶端开裂, 露出内部细小鳞叶或心芽;味微苦。
, 百拇医药
    均以鳞茎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显微鉴别

    1. 暗紫贝母 粉末白色。①淀粉粒单粒呈卵圆形、三角状卵形、贝壳形,有的中部或一端凸出略作分枝状,少数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4~22~50(~60)μm,脐点明显,呈点状、短缝状,少数呈马蹄状,层纹细密;半复粒较多见,脐点2~4个;复粒少数,由2分粒组成,并有半复粒与分粒合成的颗粒。此外,较易察见具2~7个脐点的单粒。②气孔类圆形,直径40~52μm, 副卫细胞5~7个。③草酸钙结晶小,呈类方形或簇状,存在于表皮细胞及薄壁细胞中。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2. 川贝母 粉末白色。①淀粉粒单粒大多呈圆三角形、广卵形或类圆形, 直径5~34~56μm,脐点不明显,偶见呈点状或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稀少,由2~4分粒组成;此外, 偶见具2个脐点的单粒。②气孔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4~63μm,副卫细胞4~6个。


    [点击上图放大]

, 百拇医药
    3. 甘肃贝母(岷山产) 粉末白色。①淀粉粒单粒形状不一,有的呈菱形或梭形, 边缘大多不整齐或有不规则突起,直径5~33~50μm,长约至77μm,脐点明显,大多呈马蹄状、星状、三叉状,层纹不甚明显;半复粒少见,脐点2个;复粒稀少,由2分粒组成;此外, 较易察见具2~3个脐点的单粒,脐点呈圆点状或半月状。②气孔圆形,直径45~60μm,副卫细胞6个。

    4. 梭砂贝母 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单粒形状不一,有呈梨形或盾形, 也有边缘凹凸不平,直径5~35~54μm,脐点明显,大多呈人字状、裂缝状、三叉状或马蹄状,层纹明显;半复粒较多见脐点2~5个;复粒由2~5分粒组成;此外,较易察见具2~5个脐点的单粒。②气孔长圆形,直径40~61μm,副卫细胞4~6个。

    理化鉴别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称取贝母粉末0.1g,置15ml锥形瓶中,加95%乙醇7ml,并在瓶口放一小漏斗,置水浴上加热微沸3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95%乙醇4滴,微热,小心地使残渣溶解,溶液全部供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粒度10~40μm)加0.8%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液 (35:100),湿法铺板,干燥后,置115~120℃活化2小时。 展开剂: 氯仿-甲醇(80:20)用12%的氨水饱和。展距:10cm。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液,喷雾后显棕红色。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性味及功效]



    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能。用于阴虚燥咳、喀痰带血。用量3~9g。反乌头、草乌。

    

[药理作用]



    贝母素柄(Fritimine)的主要药理作用:4mg/kg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猫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7.5~16mg/kg静脉注射,能使兔血糖升高; 1:50000浓度能使离体豚鼠子宫收缩,1:100000浓度能抑制离体兔肠的运动;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为 40mg/kg。

    

[附注]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1. 商品川贝母的原植物除上述四种外,尚有太白贝母 F.taipaiensis P.Y. Li,植物近似川贝母 F. cirrhosa D. Don,主要区别点:花的内花被片近匙形,最宽处在全长上端4/5~5/6处,宽12~17mm,近基部宽3~5mm,在先端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鳞茎呈卵圆形,顶端钝圆,高0.8~1.3cm,直径 0.7~1.6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近似。粉末白色,淀粉粒单粒大多呈长圆形, 也有卵形、类圆形或梨形,直径6~15~300644m,脐点少数可见,呈点状,层纹较明显, 复粒易见,由2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多;气孔类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4~53μm,副卫细胞4~6个。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2. 近年来在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较大量地发展一种湖北贝母,又名板贝、窑贝,也 有称平贝的。原植物为湖北贝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植株高26~50cm;叶3~7枚轮生,3至多轮,长圆状披针形,长7~13cm,在上部的叶有时先端卷曲。花1~4,紫色具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通常3枚,先端卷曲,花被片近矩圆形,长4.2~4.5cm,宽1.5~1.8cm,外3片比内3片稍狭,柱头裂片长2~3mm;蒴果长2~2.5cm,宽2.5~3cm,棱上的翅宽4~7mm; 花期4月,果期5~6月。通常栽培。鳞茎呈扁圆形或圆锥形,直径1~3.5cm,高1~2cm, 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稍粗糙,有时可见黄棕色斑点或斑块,外层两枚鳞叶,通常一片较小,被抱合于一片大的鳞叶之中,少数二片大小相等,顶端平,中央有2~3个小鳞叶及干缩的残茎。 味微苦。粉末白色,淀粉粒单粒大多呈广卵圆形,稍扁,少数类圆形,直径4~25~45μm,脐点短裂缝状或点状,偶见三叉状,层纹可见;气孔扁圆形,直径40~65μm,少数副卫细胞5个;草酸钙结晶呈类方形或簇状,直径5~48μm。 本品经医科院药物所采用文献的方法测定,含总生物碱0.35~0.71,其中以小粒含量较大粒者为高。


    [点击上图放大]


    本品较易大量繁殖,值得发展。但其药效及成分等更接近于何种类型的贝母, 还需作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