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 Zisuzi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果实。
紫苏子原名苏,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引苏颂说:"苏,紫苏也,处处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采茎叶,秋采子"。《本草纲目》载:"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巨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子而色黄赤,亦可取油如荏油"。并载:"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此记述与现今市场所售紫苏子的形态特征和功效相符。本草纲目还载:"今有一种花紫苏,其叶细齿密纽,如剪成之状,香色茎子并无异者,人称回回苏云"。此系江苏、四川、云南一带栽培的回回苏,因其叶缘呈流苏状或条裂状,形如公鸡冠,故有鸡冠紫苏之称,功效与紫苏相同。
, http://www.100md.com
紫苏 别名:赤苏(山西、福建),红苏(河北、江苏、广东、广西),黑苏(江苏),白紫苏(西藏),青苏(浙江),香苏(东北、河北),野苏(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苏麻(湖北,四川)。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P. frutescens (L.) Britt. var. typica Makino]--唇形科Labiatae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特异香气。茎钝四棱形,绿色或绿紫色,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叶片皱,卵形至宽卵形,长7~13cm,宽4.5~10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并有细腺点。轮伞花序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约4mm,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萼钟形,具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mm,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下唇稍长,2齿;花冠白色至紫红色,二唇形,上唇顶部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花筒短,长2~2.5mm,雄蕊4,2强;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浅裂。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2(mm),具网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全国各地广有栽培。
野生紫苏系本种的变种var. acuta (Thunb.) Kudo,与正种不同之点为:变种的果萼小,长4~5.5mm,下部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疏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生于山地路旁、林边荒地,或栽培于村舍旁。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四川等省区。
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果穗,阴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
紫苏子Fructus Peri8llae我国大部分地区皆产,主产于湖北、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河北、黑龙江等地,以湖北产量较大,销全国。此外,其他各地产者一般均自产自销。
, 百拇医药
果实及种子含脂肪油45.30%,为干性油,棕黄色,其理化常数为:比重d20200.9728,折光率nD201.4877,皂化价193.7,碘价183.9,酸价2.3。此外,尚含维生素B1。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对紫苏子脂肪油甲酯化后进行薄层层析,示有与亚麻油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相对应的斑点。
性状鉴别
紫苏子小坚果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0.6~2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棕色网状花纹,基部稍尖,有白色点状果柄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皮膜质,子叶富油质。气微香,味有油腻感。
, http://www.100md.com
野苏子略小,直径0.6~1.5mm,少数达2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层常剥落,露出浅黄色石细胞层。
以粒饱满、色灰棕、油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紫苏子果实横切面:外果皮复角质层。中果皮为2~3列薄壁细胞,有维管束散在,其内为一列色素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棕色,其下为一列内果皮异形石细胞,长120~140μm,直径30~40μm,石细胞顶端有8~10个柱状突起,外壁有圆钩状突起,孔沟细窄,木化。果皮的内表面细胞壁微木化,有密集的小单纹孔。种皮外层为一列壁呈条纹或网纹增厚的细胞,表面观圆形或椭圆形,前者直径40~52μm,后者长径48~80μm,短径36~48μm,其下为2~3列薄壁细胞。子叶含油滴。
紫苏子
(一)纵切面简图(×20) (二)横切面详图(×250) (三)分离组织(×250)
1.外果皮角质层 2.中果皮及色素层 3.果皮的内表皮细胞
4.异形石细胞及其碎片 5.种皮
野苏子外果皮角质层较薄,层纹断续隐现,色素细胞中常有深棕色物质。
野苏子分离组织(×400)
1. 种皮 2.外果皮(示角质层) 3.果皮的内表皮细胞 4.色素层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温浸半小时后滤过,取乙醚提取液2ml,置玻璃皿上,室温挥去乙醚,将残渣与无水硫酸钠1~2粒直接加热,产生气泡并有刺激性特臭的白色气体(丙烯醛)。(检查油脂类化合物)
2.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生药粉末2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30~60°石油醚加热回流8小时,放冷,回收石油醚得总油。取油2g,加0.5N氢氧化钾乙醇液8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后回收乙醇,加水100ml,用乙醚振摇去杂质(25ml×4次),水层加6N盐酸40ml,再用乙醚提取(25ml×4次),用水洗除杂质(25ml×4次),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得总酸加2%浓硫酸-甲醇溶液(1:5)30ml回流两小时,加水60ml,用石油醚提取(25ml×4次),回收石油醚得甲醇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加10%AgNO3(3:10),湿法铺板,风干后于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苯,展距18cm。显色剂:0.2%2′,7′-二氯荧光素乙醇液喷,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4个黄色斑点。
, http://www.100md.com
紫苏子薄层层析图谱
S:a亚麻酸甲酯 b亚油酸甲酯 c油酸甲酯 d棕榈酸甲酯
1.紫苏子脂肪酸甲酯
味辛,性温。有降气定喘、化痰止咳、利隔宽肠的功能。用于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便秘。用量3~10g。
1. 紫苏的变型回回苏(四川、贵州),又名鸡冠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与紫苏的主要区别是:叶具狭而深的锯齿,常为紫色;果萼较小。我国各地栽培。功效与紫苏相同。果实小,直径0.8~1.2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回回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
2. 少数地区将白苏[据中国植物志66卷,白苏学名同紫苏]的种子称白苏子或玉苏子,亦供药作。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较大,直径1.8~2.5mm,表面灰色或淡灰色,有明显的微隆起网纹,一端有淡棕色果柄痕。
, 百拇医药
3. 近年来发现浙江省嘉兴、安徽等地区收购的紫苏子中,混杂有唇形科荠苧属多种植物的种子,其原植物为:杭州荠苧Mosla hangchouensis Matsuda、华荠苧M. Chinensis Maxim.、小花荠苧M. cavaleriei Levl.、石荠苧M.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疏花荠苧M. Dianthera (Buch.-Ham.)Maxim.、苏州荠苧M.soochowensis Matsuda。其区别是:
1.果皮薄,表面仅具细网纹,无深穴状雕纹。..2.网间隙浅凹,果径约1mm………………………………………………………石荠苧..2.网间隙不下凹,果较大。....3.小坚果黑褐色,直径1~1.2mm……………………………………………苏州荠苧....3.小坚果黄棕色或褐色。......4.果径0.5 (~1.8),果皮外覆波状角质层纹…………………………小花荠苧......4.果径0.85~1.05,角质层纹隐现………………………………………疏花荠苧
1.果皮厚,表面具粗网纹和深穴状雕纹。..5.小坚果近球形,直径1.2~1.25mm……………………………………………华荠苧..5.小坚果卵球形,长1.75~2mm………………………………………………杭州荠苧, 百拇医药
[历史]
紫苏子原名苏,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引苏颂说:"苏,紫苏也,处处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采茎叶,秋采子"。《本草纲目》载:"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巨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九月半枯时收子,子细如芥子而色黄赤,亦可取油如荏油"。并载:"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此记述与现今市场所售紫苏子的形态特征和功效相符。本草纲目还载:"今有一种花紫苏,其叶细齿密纽,如剪成之状,香色茎子并无异者,人称回回苏云"。此系江苏、四川、云南一带栽培的回回苏,因其叶缘呈流苏状或条裂状,形如公鸡冠,故有鸡冠紫苏之称,功效与紫苏相同。
, http://www.100md.com
[原植物]
紫苏 别名:赤苏(山西、福建),红苏(河北、江苏、广东、广西),黑苏(江苏),白紫苏(西藏),青苏(浙江),香苏(东北、河北),野苏(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苏麻(湖北,四川)。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P. frutescens (L.) Britt. var. typica Makino]--唇形科Labiat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全国各地广有栽培。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采制]
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果穗,阴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
[药材及产销]
紫苏子Fructus Peri8llae我国大部分地区皆产,主产于湖北、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河北、黑龙江等地,以湖北产量较大,销全国。此外,其他各地产者一般均自产自销。
, 百拇医药
[化学成份]
果实及种子含脂肪油45.30%,为干性油,棕黄色,其理化常数为:比重d20200.9728,折光率nD201.4877,皂化价193.7,碘价183.9,酸价2.3。此外,尚含维生素B1。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对紫苏子脂肪油甲酯化后进行薄层层析,示有与亚麻油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相对应的斑点。
[药材鉴别]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 http://www.100md.com
野苏子略小,直径0.6~1.5mm,少数达2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层常剥落,露出浅黄色石细胞层。
以粒饱满、色灰棕、油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紫苏子果实横切面:外果皮复角质层。中果皮为2~3列薄壁细胞,有维管束散在,其内为一列色素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棕色,其下为一列内果皮异形石细胞,长120~140μm,直径30~40μm,石细胞顶端有8~10个柱状突起,外壁有圆钩状突起,孔沟细窄,木化。果皮的内表面细胞壁微木化,有密集的小单纹孔。种皮外层为一列壁呈条纹或网纹增厚的细胞,表面观圆形或椭圆形,前者直径40~52μm,后者长径48~80μm,短径36~48μm,其下为2~3列薄壁细胞。子叶含油滴。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紫苏子
(一)纵切面简图(×20) (二)横切面详图(×250) (三)分离组织(×250)
1.外果皮角质层 2.中果皮及色素层 3.果皮的内表皮细胞
4.异形石细胞及其碎片 5.种皮
野苏子外果皮角质层较薄,层纹断续隐现,色素细胞中常有深棕色物质。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野苏子分离组织(×400)
1. 种皮 2.外果皮(示角质层) 3.果皮的内表皮细胞 4.色素层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温浸半小时后滤过,取乙醚提取液2ml,置玻璃皿上,室温挥去乙醚,将残渣与无水硫酸钠1~2粒直接加热,产生气泡并有刺激性特臭的白色气体(丙烯醛)。(检查油脂类化合物)
2.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生药粉末2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30~60°石油醚加热回流8小时,放冷,回收石油醚得总油。取油2g,加0.5N氢氧化钾乙醇液80ml,加热回流1小时,冷后回收乙醇,加水100ml,用乙醚振摇去杂质(25ml×4次),水层加6N盐酸40ml,再用乙醚提取(25ml×4次),用水洗除杂质(25ml×4次),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得总酸加2%浓硫酸-甲醇溶液(1:5)30ml回流两小时,加水60ml,用石油醚提取(25ml×4次),回收石油醚得甲醇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加10%AgNO3(3:10),湿法铺板,风干后于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苯,展距18cm。显色剂:0.2%2′,7′-二氯荧光素乙醇液喷,后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4个黄色斑点。
, http://www.100md.com
紫苏子薄层层析图谱
S:a亚麻酸甲酯 b亚油酸甲酯 c油酸甲酯 d棕榈酸甲酯
1.紫苏子脂肪酸甲酯
[性味及功效]
味辛,性温。有降气定喘、化痰止咳、利隔宽肠的功能。用于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便秘。用量3~10g。
[附注]
1. 紫苏的变型回回苏(四川、贵州),又名鸡冠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与紫苏的主要区别是:叶具狭而深的锯齿,常为紫色;果萼较小。我国各地栽培。功效与紫苏相同。果实小,直径0.8~1.2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回回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Thunb.) Hand.-Mazz.
[点击上图放大] |
, 百拇医药
3. 近年来发现浙江省嘉兴、安徽等地区收购的紫苏子中,混杂有唇形科荠苧属多种植物的种子,其原植物为:杭州荠苧Mosla hangchouensis Matsuda、华荠苧M. Chinensis Maxim.、小花荠苧M. cavaleriei Levl.、石荠苧M. scabra (Thunb.) C. Y. Wu et H. W. Li、疏花荠苧M. Dianthera (Buch.-Ham.)Maxim.、苏州荠苧M.soochowensis Matsuda。其区别是:
1.果皮薄,表面仅具细网纹,无深穴状雕纹。..2.网间隙浅凹,果径约1mm………………………………………………………石荠苧..2.网间隙不下凹,果较大。....3.小坚果黑褐色,直径1~1.2mm……………………………………………苏州荠苧....3.小坚果黄棕色或褐色。......4.果径0.5 (~1.8),果皮外覆波状角质层纹…………………………小花荠苧......4.果径0.85~1.05,角质层纹隐现………………………………………疏花荠苧
1.果皮厚,表面具粗网纹和深穴状雕纹。..5.小坚果近球形,直径1.2~1.25mm……………………………………………华荠苧..5.小坚果卵球形,长1.75~2mm………………………………………………杭州荠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