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荔枝核
编号:221991
荔枝核 Lizhihe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商品为无患子科荔枝的干燥种子。

    

[历史]



    荔枝始载于宋《开宝本草》。苏颂说:"荔枝生岭南及巴中。……其品以闽中为第一,蜀川次之,岭南为下。其木高二三丈,自径尺至于合抱,类桂木,冬青之属。绿叶蓬蓬然,四时荣茂不雕。其花青白,状若冠之蕤绥。其子喜双实,状如初生松球。壳有皱纹如罗,初青渐红。肉色淡白如肪玉,味甘而多汁。"陈藏器谓:"顾微广州记云:荔枝冬夏常青,其实大如鸡卵,壳朱肉白,核黄黑色,似半熟莲子。"以上记述,说明荔枝核原植物古今一致。

    

[原植物]



    荔枝 别名:荔支、丹荔、丽枝、勒荔

    Litchi chinensis Sonn.--无患子科Sapindaceae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常绿乔木,高8~20m。树冠广阔,树干直径30~50cm,最粗可达1m以上,树皮灰绿色,光滑,通常具有褐色的斑点。茎上部多分枝,小枝有白色小斑点,被微柔毛。叶为偶数羽状复叶,2~5对,小叶具柄,柄长4~8mm,小叶片革质,长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8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荐形而稍偏斜,全缘,上面鲜绿色至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稍带白粉,幼叶橙红色,侧脉不明显。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绿白色或淡黄色,花具短梗,花梗长2~4mm;花被杯状,淡绿色,4裂,密被锈色柔毛;花盘环状,肉质;雄蕊6~10,通常多为8,长4~6mm,着生于花盘上,花丝分离,被柔毛;雌蕊1,生于花盘中央,密被柔毛,子房2~3室,每室有1胚珠,通常只有1室发育,花柱线状,顶端2短裂。核果近圆形,长3~4.5cm,直径均与长相等,果皮干硬较薄,近革质,表面有瘤状突起,幼时绿色,熟时鲜红色至暗红色。种子外被白色假种皮,假种皮肉质,多汁、味甜,易与核分离,种子矩圆形,褐色至黑红色,有光泽,大小不等。花期2~3月,果期6~7月。
, 百拇医药
    我国原产,产于亚热带地区,多栽培为果树。栽培最北见于四川。

    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及云南东部。

    

[采制]



    6~7月间果皮由绿转微红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皮及肉质多汁的假种,将种子洗净晒干。本品为食品公司加工荔枝罐头的副产品。

    

[药材及产销]



    荔枝核Semen Litchi主产于广东番禺、增城、东莞、中山、新兴、新会,广西隆安、武鸣、邕宁、崇左、福建甫田、漳州及闽侯。销全国。此外,我国台湾、四川省亦产。

    

[化学成份]



    含有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
, http://www.100md.com
    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种子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0.6~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有光泽,略有凹陷和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或椭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5~7mm。质坚硬,用水浸润剖开后可见肥厚子叶2片,橙黄色或棕黄色,与种皮紧密结合。气微,味微甘、苦、涩。

    以粒大、饱满、光亮者为佳。

    显微鉴别

    荔枝核(中部)横切面:全部种皮细胞壁呈棕黄色。种皮的外表皮细胞径向延长。其内有薄壁细胞约10~15列,细胞切向延长,有的可见稀疏孔纹。棕色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维管束断续环状排列。靠近种皮表皮的数层薄壁细胞已颓废,细胞皱缩,间隙大。种皮的内表皮为1列薄壁细胞,扁平,长短不一。子叶的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并可见有棕色的油细胞散在。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荔枝核(一)横切面简图(×7) (二)横切面详图(×229) (三)粉末图(×183)

    1. 种皮细胞表面观 2.种皮外侧薄壁细胞 3.油细胞 4.淀粉粒

    粉末棕黄色。①种皮外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边形。②种皮薄壁细胞表面观类长卵形,有明显的细胞间隙。③棕色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0~54μm。④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9~12μm。复粒由2~4粒组成,脐点明显。(图)

    理化鉴别

    1. 取本品粉末约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产生蓝绿色反应。(检查鞣质)

    2. 取本品粉末进行泡沫试验及溶血试验,均呈阴性。

    

[性味及功效]



    味甘、涩、微苦,性温。有理气、祛寒、止痛功能。用于胃脘痛、疝气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用量4.5~9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所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230~400mg/公斤,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57~35 mg/100ml,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