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Zisu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主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其次为野苏的干燥嫩枝及叶。
本品原名"苏",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多有收载,所述内容基本一致。苏颂《图经本草》载:"苏、紫苏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叶下紫色而气甚。夏采茎叶,秋采实"。《本草纲目》载:"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巨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葅食甚香,夏日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此描述及《植物名实图考》中所绘制的紫苏植物图均与现今市售唇形科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形态特征相符。
, http://www.100md.com
1.紫苏 别名:赤苏(山西、福建),红苏(河北、江苏、广东、广西),白苏、黑苏(江苏),白紫苏(西藏),青苏(浙江),香苏(东北、河北),野苏(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苏麻(湖北、四川)。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P. frutescens(L.) Britt. var. typica Makino]--唇形科Labiatae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具特异香气。茎钝四棱形,绿色或绿紫色,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叶片皱,卵形至宽卵形,长7~13cm,宽4.5~10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并有细腺点。轮伞花序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直径约4mm,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萼钟形,具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下唇稍长,2齿;花冠白色至紫红色,二唇形,上唇顶部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花筒短,长2~2.5mm,雄蕊4,2强;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浅裂。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mm,具网纹,果萼增大,长至11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2.野苏 别名:白丝草、蚊草(广东),臭草、香丝菜、野香丝(广西),青叶紫苏(浙江),苏麻(湖北),苏菅(江西)。
, 百拇医药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唇形科Labiatae
本变种与正种不同点为:变种的果萼小,长4~5.5mm,下部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疏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
, 百拇医药 生于山地路旁、林边荒地,或栽培于村舍旁。
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四川等省区。
6~8月间当花将开时割取全草,剪取其带叶的嫩枝,晒干;或趁新鲜时切成长约1cm的短段,置通风处阴干。割下的主茎称为"嫩苏梗"。
紫苏Herba Perillae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以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产量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等地所产者品质佳,销全国并有出口。
, http://www.100md.com
1. 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Perillaldehyde)约55%,l-柠檬烯(l-Limonene)20~30%及少量α-蒎烯(α-Pinene)。还含精氨酸(Arginine)、枯酸(Cumic acid)、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 (Cyanidin 3-[(6-p-coumaryl)-β-D-glucoside]-5-β-D-glucoside)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等。
2. 野苏全草含挥发油,内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 ketone)、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酮、紫苏醇(Perilla alcohol)、二氢紫苏醇及丁香酚。
紫苏醛...............异白苏烯酮
, http://www.100md.com
枯酸............... 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
性状鉴别
1. 紫苏 茎呈方柱形,有四棱,直径2~5mm。表面棕紫色至紫绿色。有稀疏白毛,节明显,其上有对生小枝或叶,叶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尖,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有凹腺点,叶柄紫色或绿色。气芳香,味微辛。
, http://www.100md.com
2.野苏:与紫苏相似,但叶片多数比紫苏小,上、下表面均为绿色或暗绿色。茎表面淡黄棕色。气味同紫苏。
以茎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紫苏 茎(直径2.3mm)横切面:呈圆角状四方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外壁复角质层,非腺毛,腺毛和腺鳞较多,非腺毛由4~8个细胞组成,长280~720μm;腺毛的腺头为1~2个细胞;腺鳞直径约56μm。皮层细胞3~4列,四棱处的皮层外侧有6~9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射线1至多列,有壁孔。髓大。
紫苏茎横切面简图(×333)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壁有角质层纹,呈断续波状;下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相似,但细胞较小,角质层纹不明显。上、下表皮均有腺鳞和腺毛,下表面为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由8个细胞组成,其外有角皮,内贮黄色油滴,直径44~104μm,破裂后呈不规则三角形,柄为单细胞;腺毛的腺头为1~2个细胞,柄为单细胞。两面均有非腺毛,尤以叶脉处为多,由2~4(~6)个细胞组成,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36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面比上表面多。(上图,图左,图右)
紫苏叶上表皮表面观(×333)
图左:紫苏叶下表皮表面观(×333) 图右:紫苏叶上表皮表面观(×333)
2. 野苏 茎横切面与紫苏相似。
, 百拇医药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外壁角质层纹不明显。其余特征似紫苏。
野苏叶上表皮表面观(×333)
理化鉴别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碎片100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馏。取得挥发油0.1ml溶于石油醚1ml中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加0.4%CMC湿法铺板,于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I)苯-乙酸乙酯(95:5),用于分离芳樟醇和紫苏醛;(II)己烷,用于分离l--柠檬烯和α-蒎烯。展距:16.5cm。显色剂:喷5%香草醛浓硫酸后于80℃烘烤5分钟,斑点显各种不同的颜色。
紫苏挥发油薄层层析图谱
左:展开剂(I) 右:展开剂(II)
S:a.芳樟醇 b.紫苏碱 c. l--柠檬烯 d. α-蒎烯1.紫苏 2.野苏
紫苏梗:味辛,性温。有理气宽胸、解郁、安胎的功能。用于胸闷吐呕、妇女气滞胎气不安。用量:4.5~9g。气虚者不宜用。
紫苏叶:味辛、性温。有发散风寒、理气宽胸、解郁安胎、解鱼蟹毒的功能。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呕吐、中鱼蟹毒。用量:4.5~9g。气虚表虚者慎用。
, http://www.100md.com
1.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用朝鲜产紫苏叶的浸出液,对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
2.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
3. 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 临床上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ml,10天为一疗程,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此外,鲜紫苏叶还能治疗疣。
1. 白苏与紫苏的学名,本书暂据《中国植物志》第66卷意见,认为本植物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又白苏的花通常白色,植物体毛通常稍密,果萼稍大,紫苏的花通常为粉红至紫红色,但差别微细,故将二者合并。
白苏(学名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1. 根 2.果枝 3.叶 4.花 5.花冠剖开,示雌、雄蕊 6.小坚果
2.在江苏、四川等地将白苏梗与紫苏梗同等使用,通称为苏梗。白苏茎叶的显微特征:与紫苏的区别是:茎横切面可见四角处厚角细胞多至12列,中柱鞘纤维较多,几乎连成环。叶上下表皮细胞波状弯曲程度比紫苏小,上表皮细胞壁稍有念珠状增厚,角质层纹很明显,下表皮细胞层纹不明显。非腺毛较短,多数由1~3个细胞组成,长60~240μm,基部直径45~65μmm,脉上腺毛较长,多数由5个细胞组成,长达750μm。下表面腺鳞较多。(图左,右)
图左:白苏叶上表皮表面观(×250) 图右:白苏叶下表皮表面观(×250)
3.部分省将紫苏的花亦供药用,主要是花离上的宿存萼,用治血虚感冒。, 百拇医药
[历史]
本品原名"苏",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多有收载,所述内容基本一致。苏颂《图经本草》载:"苏、紫苏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叶下紫色而气甚。夏采茎叶,秋采实"。《本草纲目》载:"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团而有尖,四围有巨齿,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苏,乃荏也。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葅食甚香,夏日作熟汤饮之。五、六月连根采收,以火煨其根,阴干,则经久叶不落。八月开细紫花,成穗作房,如荆芥穗。"此描述及《植物名实图考》中所绘制的紫苏植物图均与现今市售唇形科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形态特征相符。
, http://www.100md.com
[原植物]
1.紫苏 别名:赤苏(山西、福建),红苏(河北、江苏、广东、广西),白苏、黑苏(江苏),白紫苏(西藏),青苏(浙江),香苏(东北、河北),野苏(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苏麻(湖北、四川)。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P. frutescens(L.) Britt. var. typica Makino]--唇形科Labiatae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2.野苏 别名:白丝草、蚊草(广东),臭草、香丝菜、野香丝(广西),青叶紫苏(浙江),苏麻(湖北),苏菅(江西)。
, 百拇医药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唇形科Labiatae
[点击上图放大] |
, 百拇医药 生于山地路旁、林边荒地,或栽培于村舍旁。
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四川等省区。
[采制]
6~8月间当花将开时割取全草,剪取其带叶的嫩枝,晒干;或趁新鲜时切成长约1cm的短段,置通风处阴干。割下的主茎称为"嫩苏梗"。
[药材及产销]
紫苏Herba Perillae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以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产量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等地所产者品质佳,销全国并有出口。
[化学成份]
, http://www.100md.com
1. 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Perillaldehyde)约55%,l-柠檬烯(l-Limonene)20~30%及少量α-蒎烯(α-Pinene)。还含精氨酸(Arginine)、枯酸(Cumic acid)、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 (Cyanidin 3-[(6-p-coumaryl)-β-D-glucoside]-5-β-D-glucoside)叶的挥发油中含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等。
2. 野苏全草含挥发油,内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 ketone)、紫苏醛、α-及β-蒎烯、d-柠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酮、紫苏醇(Perilla alcohol)、二氢紫苏醇及丁香酚。
紫苏醛...............异白苏烯酮
, http://www.100md.com
枯酸............... 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 http://www.100md.com
2.野苏:与紫苏相似,但叶片多数比紫苏小,上、下表面均为绿色或暗绿色。茎表面淡黄棕色。气味同紫苏。
以茎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紫苏 茎(直径2.3mm)横切面:呈圆角状四方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外壁复角质层,非腺毛,腺毛和腺鳞较多,非腺毛由4~8个细胞组成,长280~720μm;腺毛的腺头为1~2个细胞;腺鳞直径约56μm。皮层细胞3~4列,四棱处的皮层外侧有6~9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射线1至多列,有壁孔。髓大。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
紫苏茎横切面简图(×333)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壁有角质层纹,呈断续波状;下表皮细胞与上表皮相似,但细胞较小,角质层纹不明显。上、下表皮均有腺鳞和腺毛,下表面为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由8个细胞组成,其外有角皮,内贮黄色油滴,直径44~104μm,破裂后呈不规则三角形,柄为单细胞;腺毛的腺头为1~2个细胞,柄为单细胞。两面均有非腺毛,尤以叶脉处为多,由2~4(~6)个细胞组成,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36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面比上表面多。(上图,图左,图右)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紫苏叶上表皮表面观(×333)
[点击上图放大] |
图左:紫苏叶下表皮表面观(×333) 图右:紫苏叶上表皮表面观(×333)
2. 野苏 茎横切面与紫苏相似。
, 百拇医药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外壁角质层纹不明显。其余特征似紫苏。
[点击上图放大] |
野苏叶上表皮表面观(×333)
理化鉴别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碎片100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馏。取得挥发油0.1ml溶于石油醚1ml中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加0.4%CMC湿法铺板,于105℃活化1小时。展开剂:(I)苯-乙酸乙酯(95:5),用于分离芳樟醇和紫苏醛;(II)己烷,用于分离l--柠檬烯和α-蒎烯。展距:16.5cm。显色剂:喷5%香草醛浓硫酸后于80℃烘烤5分钟,斑点显各种不同的颜色。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紫苏挥发油薄层层析图谱
左:展开剂(I) 右:展开剂(II)
S:a.芳樟醇 b.紫苏碱 c. l--柠檬烯 d. α-蒎烯1.紫苏 2.野苏
[性味及功效]
紫苏梗:味辛,性温。有理气宽胸、解郁、安胎的功能。用于胸闷吐呕、妇女气滞胎气不安。用量:4.5~9g。气虚者不宜用。
紫苏叶:味辛、性温。有发散风寒、理气宽胸、解郁安胎、解鱼蟹毒的功能。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呕吐、中鱼蟹毒。用量:4.5~9g。气虚表虚者慎用。
, http://www.100md.com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用朝鲜产紫苏叶的浸出液,对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
2.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
3. 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 临床上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ml,10天为一疗程,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此外,鲜紫苏叶还能治疗疣。
[附注]
1. 白苏与紫苏的学名,本书暂据《中国植物志》第66卷意见,认为本植物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又白苏的花通常白色,植物体毛通常稍密,果萼稍大,紫苏的花通常为粉红至紫红色,但差别微细,故将二者合并。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
白苏(学名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1. 根 2.果枝 3.叶 4.花 5.花冠剖开,示雌、雄蕊 6.小坚果
2.在江苏、四川等地将白苏梗与紫苏梗同等使用,通称为苏梗。白苏茎叶的显微特征:与紫苏的区别是:茎横切面可见四角处厚角细胞多至12列,中柱鞘纤维较多,几乎连成环。叶上下表皮细胞波状弯曲程度比紫苏小,上表皮细胞壁稍有念珠状增厚,角质层纹很明显,下表皮细胞层纹不明显。非腺毛较短,多数由1~3个细胞组成,长60~240μm,基部直径45~65μmm,脉上腺毛较长,多数由5个细胞组成,长达750μm。下表面腺鳞较多。(图左,右)
图左:白苏叶上表皮表面观(×250) 图右:白苏叶下表皮表面观(×250)
3.部分省将紫苏的花亦供药用,主要是花离上的宿存萼,用治血虚感冒。, 百拇医药